在大学校园里,如果有人约你去“黄昏恋”千万可别会错意,那是要和你一起进行“晚上锻练”,同样“早恋”就是早锻练。而“甜蜜一下”的意思才真的是约会。如果有人说你是他的偶像,可不要沾沾自喜,那在说你是“呕吐的对象”。说你“孔雀”,可绝不是夸你漂亮,而是笑你自作多情,如果不幸被称为“老孔”就更没什幺可美的了,因为那是表示你连自作多情都没人看。让人头疼的自习,则被大学生们翻译成了一个有枯燥含义的词:“学习文件”。如果有人说你是“天才”或“神童”,那你更得要加以反击,因为那是在骂你“天生的蠢材”、“神经病儿童”。
有专家对此现象表示忧虑,认为不规范的语言是一种污染,会给语言教育带来消极影响。而更多的人对此持无所谓态度,南师大中文系的一位学生表示,这种语言只是特定年龄、特定范围的特定表述,在大街上不会说。一位心理研究专家认为,这些“密码语言”反映的是一种创造精神,大可不必对此紧张。学生们想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群体的东西,大多数语言是幽默的,显示出独特的交往方式,从大学生中产生新词是正常现象,对这种现象应该研究,不该禁止或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