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加报告会的家长说:“真没想到赏识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这么重要。”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和反思。
周弘是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和领悟到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的。他的女儿曾经是一位双耳全聋、3岁半还一个字都不会说的残疾儿,是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听力障碍孩子尚有如此潜力,何况健全儿童?于是,他把这套方法让健全儿童分享。记者获悉,“赏识教育”倡导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淘汰教育”,95%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却只有少数孩子能圆梦,这个尖锐的矛盾注定大多数孩子成为“失败者”。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喜悦?中国的家长是最爱孩子的,但又是最不会爱孩子的。需要反思的是: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家长都对孩子呵护有加,学走路时跌倒了,鼓励爬起来再走,再跌倒再鼓励,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跌倒就放弃让孩子学走路的。那么为什么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反而主动放弃了这种“鼓励教育”了呢?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家长应当信任孩子,学会为孩子自豪,为孩子提供一个快乐和谐的幸福童年,让孩子坚定“我是最好的,我能行”的信心。
许多家长在听了报告会后认为,渴望孩子成材,无可指责,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表现出的急功近利却值得反思。对孩子应当少指责,多鼓励,多表扬。
青岛市政府原主任督学钟觉民告诉记者,这样的报告会之所以受社会、教师和家长的欢迎,是因为它道出了一个本来十分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静下来细想想,哪个孩子不愿意让大人“竖着大拇指”表扬呢?同时,这也说明家长们太需要学习、了解类似的“教子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