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结束开学没多久,女儿就进入了复习考试阶段,基本上是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做各科的大卷子(考试练习)。女儿的学校在海淀区,“一模”、“二模”考试,每次都是考完本区的四门(语文、数学、外语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卷子之后,接着做其他几个区如西城、东城的考卷。每天下午一门,一圈下来就是小半个月过去了。
     其实复习考试到了这会儿,孩子们大多处于一种机械麻木状态。每天看书啊、做题啊、复习啊、考试啊,到底能有多少收获、多大提高?别人我不敢说,但我看对我女儿来说纯粹就是一种精神安慰:大家都在做,自己怎敢不做?假如别人都进步了,你不进步,不就是倒退了吗?
     相比较起来,美国同龄的孩子多幸福啊!他们从高三(相当于国内的高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参加相当于我们的高中“会考”那样的考试,可以多次参考,取成绩最好的那一次。然后向多所大学提出申请,大学根据学生的“会考”成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义工)的纪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情况决定是否录取。一个学生可能会同时收到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大学可以挑选学生,学生也可以挑选大学,真正的双向选择。每年的五、六月份,正是我们的孩子紧张备考,“一模”、“二模”阶段;美国孩子则是或独自一人,或由家长陪同,走南闯北、由东向西地考察大学,确定自己到底上哪一所大学的时期。没有升学考试的重压,那样的高中最后阶段也许才真正说得上是快乐而难忘的吧。
     女儿倒比我还实际些:说那些有什么用?我这眼下不是不在美国吗?也许再过个十年八年中国也能走到那一步,但我算是赶不上那好时光了。有这感慨“生不逢时”、“生不逢地儿”的工夫,还是抓紧看会儿书吧。
     我始终认为,凡事都得有张有弛,弓拉得太满就有可能要断,足球还需要中场休息呢。可是,目前看起来学校和老师并不认同我的观点,虽然现在改半天上课了,但还是前两个小时上课,后两个小时考试,反正每天都得给孩子们考一场。
     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考试,考得女儿和她的同学们都麻木了。也许这正是学校和老师所追求的临考前的最佳状态?先把你们都考麻了、考木了算,免得上了高考考场紧张?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