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经营汽车配件的个体业主张连福是第一个打电话给记者的索赔者,他称自己于1998年在沈城三好街电子市场购得了一台东芝笔记本电脑。对于索赔,张连福坦率地表示,因自己计算机用的少,因此在看到本报的有关报道前并未发现也并不知道东芝笔记本电脑有瑕疵,但在得知东芝公司在其电脑确有瑕疵的情况下竟采取只赔美国人、不赔中国人的明显带有消费歧视的做法后,张连福感到非常气愤。他表示,赔多少钱无所谓,但东芝公司必须得赔,因为这关系到中国消费者的尊严。沈阳药科大学教师汪新久、中国医大财物处李伟义处长、和平区建委副主任李禾、丹东市商业银行的李勇等东芝电脑用户也均表示,东芝公司的做法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公平,因此东芝公司必须给予他们赔偿。
沈阳市科协的李力、消费者时明等表示,如果东芝公司拒绝赔偿和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他们将不再购买东芝品牌的任何产品。他们认为,全体中国人也均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不再受欺负。
除了在国内购得东芝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要求索赔外,一些在国外购得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辽沈用户也纷纷打来电话,同样要向东芝公司索赔。一位姓马的外贸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他是在美国购得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但他要向东芝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提出索赔。
抚顺石油学院政务处的崔松峰等索赔者在谈到东芝笔记本电脑时认为,经常死机、存进去的生产报表无缘无故地丢失了数据、毁坏软盘是其具有共性的3大问题。
据初步统计,在众多索赔者中,绝大多数为文化层次较高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和个体私营业主,他们正是像诸如笔记本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主要消费者。记者在与这些索赔者的交谈中,明显感受到他们浓烈的气愤与震惊,由此看来,这次“东芝”惹的麻烦还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