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为今天的年轻一代父母写的,它是全面总结人类世代相传的优秀家庭 教育原则和方法的著作。书中用一定的篇幅分析了体罚作为一种管教手段的特殊价 值,说明了家庭如何正确、适度地运用体罚。
杜博士认为,人类有五条优秀家庭教育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培养孩子对父母 的尊重。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基础。如果父母 不能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当孩子公然对抗和挑衅父母的权威时,父母就没 有直接、有效的手段。“父母展示权威而获得尊重的过程与其他任何过程都不一样, 孩子在当初的泪水消散之后往往会表现出对父母的爱。”
应如何正确地运用体罚呢?杜博士的论述非常值得注意。他反复强调不能使用 过度的体罚,相反,少量的痛苦可以发挥持久的影响(但也必须有足够的分量让孩 子流出真心的泪水)。他说,没有任何理由打小于18个月的孩子,也不应该打已进 入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体罚应在6岁以前结束,此后逐渐减少,到12岁时完全停止。
十几岁的孩子非常希望被当做成年人看待,体罚在这种年龄是最大的侮辱,他 们有理由憎恨体罚,并且体罚也不奏效。他建议不要用手打孩子,因为手应该是被 用来表达爱的东西———去紧握、拥抱、轻拍和爱抚的。杜博士还说,高明的父母 在打完孩子后会不失时机地抚慰孩子,给孩子阐明服从的理由,让惩罚有一个充满 爱的结束。
为什么部分体罚应在6岁以前结束?这不仅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自己的 尊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然而经常被许多父母忽视的理由, 那就是,婴幼儿和童年期是塑造孩子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杜博士说,如果你的孩 子在婴幼儿和童年期没有被调教好,进入青春期后实际上已很难挽回了。在这段时 期如果体罚运用得当,对于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会非常有效,因为孩子在心理和情 绪上变化很快,可塑性极强。体罚对有的孩子之所以不管用,不是因为体罚本身是 一种无效的手段,而是因为运用上失误,例如,长期不规训孩子,然后在某一天突 然使用这一规训手段,当然会引起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