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记者走访了文化宫及其主管部门,寻求问题的答案。文化宫成商业旺地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位于文明路、距北京路200多米的广州工人文化宫(通称市一宫),弹丸之地被各种西餐厅、中餐厅、化妆品店重重包围。店铺里人头涌涌,叫卖声不绝于耳。“主角是最后出场的”,走过若干店铺,才觅到宫里的电影院、书店。
同样位于闹市的市二宫,其“热闹”程度也不亚于市一宫。一门之隔的场口,卖衣服的地摊随处可见。员村文化宫,朝天河公园的那一侧,两家规模不小的酒楼临街而建,三家音像店更占显眼处。记者走进院中,竟然久久不知文化宫究竟在何处。活动空间少市民抱怨多
陈老伯在市一宫附近已住了30多年。他叹道:“市一宫以前的空地比现在大得多,有凳给人坐,地面也不像现在这样邋遢。现在是邋遢也得坐,满地老人。”
住在市二宫附近的李生也坦言,市二宫没以前好,供老人活动的地方少了。一位到文化宫看电影的先生说,文化宫建了这么多酒楼商店,越来越不像文化宫。文化宫的无奈:夹缝中求生存
对群众的抱怨,管理者也有说法。市一宫的蒋主任告诉记者,10多年来,政府不拨款、银行不贷款、全国80%的工人文化宫濒临倒闭的困境,广州工人文化宫算是走出了一条生路,形成以商养文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今天的成绩。现在市一宫是全国各大城市中管理得最好的工人文化宫,在引进外资、组建集团、实行主任负责制、年收入过千万、改革财政核算方面占全国五个第一。市一宫、市二宫现有多个文娱项目服务职工群众。市一宫拥有广州影市三甲之一的榕泉影剧院、体育馆、健身中心、歌舞厅、展览厅、文化走廊、书店等,还拥有合唱团等8支演出团队。今年4月,投资100万元的“老工人之家”也落成开放。市二宫发展广场文化,有儿童游乐场、大众乐广场、溜冰场等,还开办交谊舞等培训班。未来的路怎样走
人们不愿看到文化场所鹊巢鸠占。那么,如何让文化宫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场所,或者在文化宫有限的空间里突出“文化”这个主流?有关主管部门认为,文化宫以后的发展应坚持“学校、乐园”的宗旨,尽量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文化宫努力显然是不够的。他希望政府能投入资金扶持,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