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出分后报志愿的难点分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7-27

    高考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

  高考分数线也称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指考生进入某批院校录取的文化考试总成绩的最低分数要求。各批次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由北京市高校招生委员会根据全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和各批次录取计划数及相关因素确定。第一批次控制分数线按计划数的1.2倍划定。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按计划数的1比1的比例划定。考生达到分数线只要服从调剂,即可被录取。招生学校的提档比例由学校提出,最大比例可达到招生数的120%。

  录取控制分数线决定了考生是否有资格参与该批录取,一般是每一类、每一层次划定一条控制分数线。提档分数线即用档、阅档人向档案室提取档案时的分数线。提档分数线一般是一个招生学校中同一类、同一层次一个分数线,在考生报考志愿已定的情况下,提档分数线与招生计划成反比。提档分数线由微机控制,凡达不到提档分数线的名单,不可能进入提档花名册。录取分数线是指一个招生学校同一层次、同一类的最终录取成绩,有时也称做最终录取分数线。一个学校在一个地方的录取线每年都有差别,主要取决于当地考生第一志愿的多少。第一志愿报某一个学校的考生多,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高,一般说来,录取分数线高于或等于提档分数线,提档分数线高于或等于录取控制分数线。

  拿着分报志愿扎堆总是难免的

  今年北京市实行通知分数之后填报志愿,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考生意愿并反复论证后的一种尝试性的做法。为此,今年市招办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上,采取了考前初填、考后微调、知道分数后确定的方法。吴主任希望考生根据考前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所确定的位置,结合自己高考发挥的情况,知道分数后再看一看自己成绩所处的位置,在年级、在本区与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所处的位置是否大体相当,然后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微调。这样做,考生的志愿分布可能更趋均衡。至于说,会不会出现局部“扎堆”的现象,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考生只能决定自己而不能左右别人,只能知道自己或局部考生的意向,而不可能整体上知道考生的意向。

  报志愿的梯度难把握

  根据以往的经验,填报志愿要形成“梯度”,这个“梯度”的落差到底该如何把握?吴凤臣认为,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在学校所处的排名,结合往年各个大学在本市本地区录取的分数等情况来选报志愿,所谓梯度是指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把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和录取分数相对低一些的学校做一个合理的排列,这样才能增大录取的可能。

  报志愿要有梯度是根据高校的录取体制决定的,目前在高考录取中采用的是分批录取的方式。在录取工作中,各批次院校的录取是截然分开、互不交叉的。有的考生担心前面批次的志愿不当会影响后面批次的录取,甚至不愿意或随便填报某些批次的志愿,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因此,每位考生都应当做到批批都认真对待,谨慎选择志愿。

  录取体制是“学校负责,招办监督”;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录取方法是:根据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比例投档,并严格按考生志愿顺序周转档案。即: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由学校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决定考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招生委员会实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学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的情况。

  教育部的规定要求,高等学校要正确处理志愿与分数的关系,认真对待各志愿的考生。当考生德智体、高考总成绩及相关科目成绩大体相当时,不得退掉第一志愿的考生而要求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当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的考生档案不足时,不得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