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世纪教改第一步:教师持证上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1-16

    跨入新世纪,教育界提到议事日程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法治教,教育部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为什么把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作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呢?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教育部新年伊始即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就是从这样的民族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出发的。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迫在眉睫   

    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最早的教师资格制度发轫于1782年的美国弗蒙特州,后来西方主要国家也陆续确立教师资格制度。上个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师专业化浪潮。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联合建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写道:“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从此,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成为世界趋势。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1千多万教师,承担着2亿多在校生培养和1.3亿人口的扫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这支队伍只能满足教育发展的低水平需求,学历起点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农村教师普遍短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资格制度出台的时机逐步成熟。1993年,国家在颁布的《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   

    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在我国尚无先例可循。教育部1998年在上海、江苏等6个省区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1999年8月,《〈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出台,2000年9月23日,陈至立部长正式签发教育部第10号令,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颁布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国家意志所赋予的权威性,它确立了教师职业在社会诸职业中所应占有的特殊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教育部人事司司长李卫红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基础,有利于使教师队伍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制度创新。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既是队伍长远建设的战略性举措,又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期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的补充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尽管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支撑力量,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呼唤更多具有广博知识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与布局,另一方面从社会遴选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加入到教师预备队伍的行列中来,形成一个宏大的教师队伍蓄水池,为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没有取得教师资格、不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便不能从事教师职业了。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管培俊介绍说,教师资格条件包括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等4个方面。教师资格只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只有被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聘任,才能成为教师。他强调,在教师资格认定中,申请人的思想品德表现是一个重要方面,凡品行不端,影响恶劣的,一律不能认定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要予以撤销,清除出教师队伍。   

    据介绍,在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包括1994年1月1日以后进入教师队伍的学校在职教师和校外申请人员两部分,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5至6月,进行1994年1月1日以后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在职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7至11月,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首次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今年年底结束,2002年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将转入正常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新世纪的开年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无疑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