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疆政策:普通话流利就能当老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1-22

    在日前举办的西部大开发人才交流会上,新疆和田地区招聘汉语教师的摊位前分外热闹,区教委书记耿英怎么也没想到,到和田应聘汉语教师的一天就有138人,而且本科学历的占到了1/3,其中不乏北京林业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大学生。

    “这可能是降低了门槛招人的结果。我们只要普通话标准流利就行。”耿英主任介绍说,这些应聘者中大多来自湖北、四川等,应聘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觉得和田遥远神秘、有的迫于就业压力等。

    以产玉而著称的和田距离北京约5000多公里,面积占新疆面积的1/6。耿英告诉记者,“按照区教委要求,和田地区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汉语,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一年级开始双语教学。一个学校要配备2名以上的汉语教师。但是目前至少缺流利汉语教师1000多名。”他说的流利就是能用汉语流畅地把意思表达明白。

    在西城区的一所平房里,记者采访了耿英,谈起他的教育思路。“本地的师资和教育管理人员都是由本地的师专培养出来的,这种近亲繁殖出来的人员思想相近,理念雷同。目前和田地区在有关部门和北京等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物质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更需要新的教育方式。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多地可以通过语言文化潜移默化。”他这次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思想走四方寻师会友,10多天从新疆到浙江、山东,再到北京,想与这些教育发达地区建立语言和教育培训关系。“每个地区每年定向给和田委培60名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40名,汉族学生20名),这样10年下来和田就有1800名接受新思想说流利普通话的大学生。这样和田地区的教师队伍和教育行政管理力量就会得到彻底改造。”

    据介绍,去年内地为西部设置的高中班,和田有140个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学生被录取,从此和田竟然掀起了学习汉语热,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学汉语不惜拉关系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