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窥视孔,引发了东城区众多校长老师的思考:现代的学生渴望平等的师生关系,渴望被老师尊重。于是,一个被称为“尊重教育”的崭新理念萌芽了。它要求参加市教科“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组的300多名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在实验一种能够“打动人心的教育”。
    课题组从收集到的667个典型案例和与2万名学生的互动中,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约70%是批评性的现象中,渐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教师,把本应平起平坐的师生关系弄对立了。
    听老师的话,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可5中一级教师于黎,却在学生对他拍桌子瞪眼睛后欣赏起这个被称为“老顶”的学生来。于老师想主动给放学后的学生加一节辅导课。“老顶”先说“我想回家”,再说“我累了,头疼”,接着不停地敲起了桌子。气炸了肺的于老师,一手拽脖领,一手拎胳膊,把“老顶”提溜出教室,强压怒火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我们累了,您干嘛占用我们的课余时间?我们想回家休息。”这句话让于老师茅塞顿开。他让“老顶”回家休息后,一个人想了半天。他对“老顶”渐渐生出一股怜爱和感激之情:“正是有了他的‘顶’,才使我认识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不光是知识,还需要休息和娱乐,需要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升学率,有多少学校像过筛子一样筛掉差生。为了不拖班级后腿,有多少孩子的家长被迫给孩子开弱智证明。这种为了大多数学生利益而牺牲掉少数学生利益的做法合理吗?55中一级教师钱雅敏在《得与失》一文中深深地忏悔了。带初三毕业班时,为了不让成绩差的金阳拖全班后退,她劝金阳的父亲给孩子开了弱智证明。从此,初三(2)班的平均分直线上升。但“我再没见到金阳无拘无束地与同学们追逐嬉戏,他似乎真的木讷了。”
    从大量鲜活的个例中,从师生共同碰撞的火花中,课题组抓住了基础道德教育的突破口———尊重。其基本内容是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责任;尊重自然,强调环保;尊重知识,强调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