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学生的呼吁:我们的教材哪去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11

  编辑同志:

  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带着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300元学杂费和书费,到学校交费报到。可开学以后,新教材却迟迟发不下来,我们觉得很奇怪。初三是学习最要紧的一年,下半学期更是关键阶段,关系到我们的学业和今后的出路。我们找学校领导申诉,可他们说:“现在上级正在对初中三年级课本进行调整,你们尽快向老初三学生借书。”

  目前,初三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新”课本至今还没有发下来。我们了解到,我校根本就没有为我们这批初三学生预订教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教材内容调整”。因为同在一个镇的另一所中学,他们的初三学生都拿到了新书。

  我们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你们,希望予以重视。我们呼吁,不要让这样的事在下一届学生的身上重演。

  河南邓州刘集镇二初中部分学生  

  骑了5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终于找到了几个住在不同村落的初三毕业生。在记者保证不透露他们姓名的前题下,他们方才开口说话。

  一个男孩说:“我们都是农村孩子,家里供我们上学很不容易,没有教材,就只能几个人看一本书,这次中考恐怕没什么希望了。”

  一个女孩告诉记者:“学校不给书,我们也不敢找老师。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只能回家务农了。”

  在寻找学生的过程中,记者还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是1998年从刘集镇一所中学毕业的。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该校上学时学校借学生钱的情况:

  “1995年,我刚上初中,学校要求每个新生交纳110元钱,其中10元是捐款,建校用,另100元是借款。校方答应毕业时还,并且给每个学生开具了借条。7年过去了,我们找过多少次,可手中的借条依然没有兑现。”

  就教材哪去了这一问题,二初中的李校长告诉记者:“他们那一期的学生没有预订新教材。”

  “为什么?”记者问。“主要是考虑学生的经济条件。”

  “学生已经交了学杂费和书费了,还有什么经济问题?”

  “我们这里通常开学讲新课都比较早,那时新书还没有下来,我们让他们向上届的同学借书来学,这样就可以替学生省一部分钱。”李校长说。

  “那他们交的书钱干什么用了?”

  “我们准备退还给他们。马上就着手办理此事。”“我还了解到学校1995年曾向学生借款建校一事,到现在还没还钱?”

  刘集镇教办王主任告诉记者:“当时向学生借的钱,本打算按时还。可中间出了问题,一个乡里的干部把准备还给学生的钱用来建磷肥厂,后来厂子倒闭了。此事经过几级领导调查,后来检察院又进行了起诉,到现在也没有结果。”

  采访结束时,李校长一再表示:马上办理退款事宜。

  记者在回京的途中接到电话:学生的钱已经基本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