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中生:我们眼中的日本同龄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14

     8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罕见的教育大讨论,似乎形成了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的共识。如今,《较量》作者的女儿,两次赴日民宿并做了对比调查,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  

    1993年开始的那场关于《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大讨论,似乎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中国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日本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并不真正懂得这场争论,后来我进入了一所日语特色学校。5年间,我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也接触了许多日本的青少年,并于1999年和2000年两次赴日本民宿。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它像一个谜团一样刺激着我去破解。我决定用我的亲身经历和对比调查来证实。终于,我得出了以下10点比较结果。

    当崎岖泥泞的山路令人举步维艰时,中国学生团结互助向前走,日本学生却各顾各,摔倒了也无人扶。

    中国孩子比日本孩子团结且互相帮助,这是我在日本长野县爬黑姬山时的体会。我从来不喜欢爬山,用14个小时去爬日本的山,纯粹为了与日本学生“较量”。说实话,我差点挺不住。如果我在日本学生各顾各的队伍中,我早完了。可是,与中国队员在一起就不同了,是8个中国同伴你拉着我,我拽着你坚持走了下来。途中,哪个中国队员水壶空了,中国队友们就把自己的水贡献出来,给最需要的人。可以说,是中国8勇士的团队精神,才使我们集体征服了这座原始野山。而日本孩子呢,则大都是各人顾各人,摔倒了也没有人扶,他们带的水更是很少给别人喝。

    我开始不能理解,觉得日本人很冷漠,后来我才知道这与他们自小接受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日本人觉得自己管好自己,就是对集体对别人最好的贡献了。所以,日本人做事时大都是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前提的,有时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记得有一次我在日本骑自行车摔倒了,和我同行的几位日本朋友,非但没有过来扶我,反而叫我快些起来不要挡住后面的人。当时的我有些委屈,觉得他们很绝情。

    不过,日本人的举动有时也很让人感动。记得我2000年暑假去日本时,在一个大会的会场上,突然见到了日本女大学生扶美子一家。我掩饰不住喜悦拉着爸爸向他们奔去,坐在他们让出的位子上和扶美子激动地说着话。

    扶美子来中国民宿时,就住在我家里。1999年暑假,我首次来日本民宿时就住在扶美子家里一个月,与她的父母和两个弟弟像亲人一般。所以,久别重逢欣喜若狂。不巧这时候大会开始了。我突然发现,扶美子的妈妈为了不妨碍别人,早就带着小儿子健志坐到了地上。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我和爸爸见状,谁也坐不住了,赶忙悄悄返回自己的座位。虽说,日本孩子不如中国孩子那么团结,但他们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品格确实值得称颂。

    18岁以后日本学生大多很独立,学费和零花钱全靠打工挣;18岁以后中国学生大多难以独立,学费靠父母,甚至零花钱也靠父母。

    日本孩子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是独立性远远胜过中国孩子。我认识很多日本的大学生,他们18岁以后自己的学费、零用钱全部自理。扶美子18岁来中国民宿时,20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全靠自己打工挣来。这在我看来简直无法想象,但也就是在这样的磨炼中使他们越来越独立,早早就适应了社会。

    我在扶美子家民宿时,有一次大弟弟雄一生病了,他妈妈竟让他自己去看病。我觉得这样不太安全,他妈妈却说他自己的事当然要自己去解决。我很惊讶,但也明白这看似不近人情的决定对孩子有更深一层的关爱。

    在日本参加夏令营时,我经常能看到许多七八岁甚至更小的孩子背着比自己还高的背包,跟着队伍时跑时走,没有人帮他们背包,全靠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三四天。我深知多数中国的父母不能这么对自己的孩子。

    看看我们,就连来日本前从北京到天津这么短的距离,送行的父母的车就已经能排成一条老长的车队了。到了东京的饭店,甚至有一位女同学的父母,一晚上打了3次国际长途,早上还打来电话叫早!但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初次在异国生活了一个月,大家都感觉很好,挺烦父母唠唠叨叨一万个不放心,尽让我们丢人现眼。

    或许,是我们的父母太担心了?他们从前吃过太多的苦,又只有一个孩子,恐怕很难狠下心让我们受磨炼。日本的孩子大多不是独生子女,且日本固有的危机意识使他们早早就开始培养起孩子的独立性,比中国的父母有远见。

    中国学生到日本人家民宿,大都热情开朗,与人相处愉快;日本学生到中国人家民宿,很多人拘谨内向,不苟言笑。

    中国孩子很乐观,且比日本孩子放得开,这是参加过民宿活动的许多中日家庭的共识。同样是在爬黑姬山的途中,我们一路放歌,将所有的疲倦一扫而空,精神抖擞得连日本领队都赞叹不已。中国学生虽然比日本学生摔跤多,爬起来照样乐个不停,从流行歌曲唱到革命歌曲,从小品讲到笑话。一个男生脚陷进泥水,却做出一副受难的鬼脸,苦笑着说:“我心疼我这一千多块的耐克鞋啊!”中国学生的风趣幽默让日本学生甚感惊奇,常常投来羡慕的目光。

    可是,在大多数时候,日本孩子全都一声不发,低着头默默地爬山,他们确实比我们懂得保存体力。《千年警世钟》的作者批评我们说,连续爬14个小时的山,还不停地唱歌,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举动。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正因为有了这种看似危险的行为,我们才士气大振。日本学生有的坚持不了中途退回,而我们8个中国队员全坚持了下来。

    在与同学聊天时我发现,到过日本人家里民宿的中国同学,几乎都与日本人家相处得比较好;而接待过日本学生民宿的好多中国同学,却觉得有许多日本孩子放不开,不苟言笑,相处起来挺困难。我家里接待过3个日本女中学生,除扶美子比较开朗以外,另两个很少讲话。可以看出在陌生的环境里,有些日本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而许多中国孩子适应良好。

    日本学生来中国,购物精打细算,一省再省;中国学生到日本,疯狂购物,大手大脚让日本人咋舌。

    日本孩子比中国孩子懂得节俭,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节俭这个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要在我们年轻一代手里丧失!

    住在扶美子家时,他们每次带我出去玩,肯定自带水;出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下。这对我一个天天在学校午餐倒饭的人来说,可真是感到无地自容。不过时间长了,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习惯,很少再剩饭了。扶美子家本来有一辆房车(即挺大的一辆家庭用车),非常适合五口之家,第二年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家却把车给卖了。原来,爸爸上下班全坐电车,从家到车站的路途就以自行车代劳了,(穿着西服却骑着自行车多么滑稽),为的是省下一大笔养车费。2000年夏天,我父亲来日本时,为感谢扶美子全家对我的关照,要请他们到中国餐馆吃饭,他们竟全家骑自行车去了,并人人眉开眼笑,一点没觉得有何不妥,真是令人感动。

    不光是父辈如此,日本的年轻人也非常注意节俭。扶美子到中国民宿的时候,买的东西非常少,除了给朋友买的一些礼物以外,她几乎没给自己买什么。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同学在日本一掷千金,连日本人也瞠目结舌。还有一次,我和扶美子一起出去玩,中午在一家西餐馆里吃午饭。我掏钱要买可乐,扶美子马上摆摆手,示意餐馆饮料贵。她为了给我省100日元(约合7元人民币),不顾我的劝阻,竟然跑了很远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回来给我。我非常感动,也明白扶美子是因为深知打工的不易,才格外节省。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小贵族们,真该汗颜三思啊!

    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50.6%的中国学生坚持自己解决,而日本学生仅为28.6%;选择娱乐放弃学习的日本学生占57.5%,中国学生仅为17.8%。

    说起学习来,恐怕世界上没有几国的孩子是中国孩子的对手,中国学生的刻苦是出了名的。我在中国上了近12年学,天天写作业,甚至熬夜也是习以为常的事。可是,来到日本发现,中小学生在家长时间学习的并不太多,倒是厌学、逃学、拒绝写作业的学生不少。这让我大为惊讶。

    当然,中国学生拼命学习固然与升学压力有关,也与勤奋求知的良好习惯分不开。2000年赴日期间,我做过一个关于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的研究,在中国和日本发放了330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回答“平时在学校以外的学习时间”时,选择“从不学习”的中国中小学生为12.1%,而日本中小学生为30.3%。中国学生选择“假期里从不学习”的为10.1%,日本学生则为34.8%;在回答“当学习与娱乐冲突时你的选择”时,中国学生首选学习的为36.7%,而日本学生仅为11.1%,日本学生首选娱乐的为57.8%,而中国学生仅为17.8%。看来,日本学生不仅学习时间不如中国学生,连毅力也比不过。中日如搞中小学生之间的学习较量,日本学生恐怕不是对手。

    面对打饭或清洁卫生等公共事务,日本学生无须分配任务,几乎人人动手劳动;而中国学生如不分配任务,很少有人动手。

    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告诉我,日本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具有责任心、志愿服务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我在日本参加的特大夏令营有750人,每一个班由40多个孩子和大人组成。一个班有一男一女两个班长,大都由高中生担任。这个班里的吃饭、住宿、活动组织等大小事项由这两个人全权负责。此外,夏令营总部还有许多大学生,他们负责处理整个营地的事务,组织活动等等。当然,这些人都是志愿者,几乎没有报酬的。虽然是志愿者,但大学生、高中生报名异常踊跃,还得经过选拔考核和培训,最后才能走马上任。这些志愿者们对于夏令营中的事情非常投入,组织活动极为卖力。当夏令营结束了,与营员们分别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把这种活动当做锻炼自己的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中国也有大批志愿者,在植树和运动会、公共场所服务方面大显身手。可是,有多少志愿者会牺牲休息,来为儿童夏令营服务?即使服务,能够承担起全面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重任吗?虽说中国学生有数不清的大小干部,但真正能像这些日本志愿者一样对组织工作如此尽职又如此热爱的,又有多少呢?夏令营中的营员大部分是小孩子,按理说最难管,但是在分饭、做值日的时候,根本无须班长多说,非常自觉地帮忙摆桌子、端饭、找活做,很少有孩子偷懒。可是在中国许多城市中学里,不知是否因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太过于注重自我,如果一次值日没有把工作落实到人,常常走得光光的。平时做值日,也经常需要老师和干部的催促与提醒。

    我记得夏令营中我班的女班长亚美,因为忘记了在我和爸爸从黑姬山凯旋时带领全班去迎接我们,从老远处就飞奔过来抱住我,像发生天大的错误一样,愧疚地哭个不停,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再三地向我们道歉,让我和父亲感动不已。我们只不过相处了两天都不到啊!那一刻,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中国学生的责任心太差了,与日本学生没法比!

    我的对比调查证明:“从不做家务”的日本中小学生高达37.2%,而中国中小学生仅为10.2%,相差3.6倍!

    我一直以为,中国孩子做家务已经很少。尽管父母也经常督促我做家务,如洗碗、洗衣服、购物等等,但我总觉得那不是我们的正事。

    据《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一书介绍,有研究表明:以儿童每人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计算,美国为1.2小时,泰国1.1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不足0.2小时(11.32分钟)。许多人将此数据称为对中国教育的“黄牌警告”。

    中日两国孩子到底谁做家务多呢?两次赴日并在两户日本人家生活时,我发现,日本孩子干家务比中国孩子还少!大学生扶美子稍好一些,偶尔帮妈妈收拾一下屋子;两个弟弟都是中学生,除了购物以外几乎从不做家务。在横滨一个富裕家庭里,独生子已是大学生了,在家里绝对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妈妈忙着做饭、洗衣,他却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或看电视。

    或许由于上述原因,在我的对比调查中发现:中国学生做家务时间多于日本学生。“从不做家务”的中国学生为10.2%,而日本学生高达37.2%。而且,两国占孩子做家务的动机明显不同:回答“锻炼能力”的,中国38.0%,日本占3.7%;回答“挣零花钱”的,中国占2.5%,日本占16.7%。看来,中国孩子的劳动观念好于日本孩子。

    中日两国孩子普遍做家务少,原因可能在于父母重智轻劳,并显然与溺爱有关。另外,中国孩子做家务劳动稍多一些,或许与父母多为双职工有关。许多日本妈妈当家庭主妇,承揽了一切家务,也可能是日本孩子劳动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学生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中国学生与他们赛球,冲撞起来绝非人家的对手,因为中国学生的运动量少得可怜。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非常多,体质也好于中国孩子。日本的学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强制性参加的课外活动,其中有众多体育项目的运动部,还有家政部、音乐部、英语部等等。参加运动部的学生,一天的运动量极大,而且假期里也有集训。就连小学生,假期里也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

    而我们呢,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地区许多中学来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上真正在运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打闹,或是干脆回班学习。课外的运动时间几乎接近零。这就造成了中国孩子的体质不断落后于日本孩子。

    爬黑姬山时,起初是日本孩子在队首。尽管人家大都比我们小好几岁,却把我们远远甩在后边。为了防止中国队员掉队,日方领队刻意把中国学生全都调到了队首。这样一来,由于我们爬山的速度较慢(不排除当天下雨和中国队员装备不精良的因素),致使整个登山队伍晚了两个多小时才返回营地。

    我的好多同学在学校里都和日本的学生打过球赛,据他们说: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和日本学生比,冲撞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4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21.3%,中国仅为6.3%;3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21.3%,中国仅为1.3%。

    体育锻炼时间少,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有问题,似乎是学习好了胜过一切,体育成绩无所谓。这样下去,民族的未来堪忧啊!

    民宿在日本人家,中国学生总开空调,日本人总关空调,宁可用扇子也不开空调,这是两国人在环保意识方面的差别

    近些年来,中国人尤其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如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过绿色生活等等。可是,到了日本一看,还是小巫见大巫的感觉。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记得这样一件事:我和扶美子从夏令营乘新干线回东京,在车上吃完盒饭后,我和扶美子把废物放到垃圾袋子里。本来,我准备将垃圾袋丢进垃圾桶,可谁知,扶美子竟把垃圾袋装进自己的提兜里。我吃惊地问她干什么,她解释说:“如果大家都把垃圾扔到车站,那车站岂不是变成垃圾站了吗?”她真的原封不动地把它带回了家!虽然我还是不理解把垃圾扔在家里和扔在车站有什么区别,但她这种爱护环境的意识很让我佩服。

    当我们爬黑姬山到山顶时,日方领队下令解散吃午饭,在大家体力已快到极限的时候,这位名叫森洋人的大学二年级男生仍不忘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甚至,在极为艰险的下山路上,我还看到他不时地捡起路人留下的垃圾。

    在日本人家民宿过的中国学生好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酷热难耐的时候,家中虽有好几部空调,却很少开,宁愿用扇子也不愿使用现代驱暑电器。中国学生原以为是日本人吝啬,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如果家家户户都开空调就会造成“热岛现象”,到时候整个日本都会发生致命的危机。如此普及而强烈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已经构成了中日两国文明的差异。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向日本人学习。

    我曾以为自己很懂礼貌,可与日本学生在一起,我时常感到自己是个没有章法的人。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是,目前的情形好似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因为日本学生自小就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所以,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在礼仪方面相当规范。在中日青少年交往中,我们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很懂礼貌的人了,没想到在日本,我竟成了一个举止粗鲁,没有章法的人。一次我向扶美子借了东西,因为我和她已经很熟了,没打招呼就把东西还给了她。没想到,几天后,她不仅责怪我不讲礼貌,还讲得挺激动,而我却有些莫名其妙。不过细想一下觉得她也是对的,中国留下的古训“相敬如宾”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又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展览,我想更清楚地看展品,不自觉地趴在了玻璃上。这时,扶美子马上提醒我不要违反博物馆的规定。我一脸茫然,问怎么了啦?她有些不能容忍地说:“这是常识,你难道不知道吗?”一句话让我站在那里尴尬万分。说真的,我在国内还真的没留意这样的规定。

    日本人的礼貌还表现在很多小的事情上。比方说,你请他吃饭,第二次见面时他一定会再次感谢你。再比方说,日本人见面时一般都互赠礼品,就算他事先没准备,日后也一定会补上,真正做到“礼尚往来”。

    一天,我和扶美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眼前一排很矮的座位上空着,就想也没想地坐了上去。扶美子吓了一跳,赶忙叫我起来,几乎是用责怪的语气说:“这是老弱病残专座,你怎么坐了啊?”“可是现在没人啊。”我不解地问。“那也不能坐啊。”扶美子倔强地说。真没想到,日本公共汽车上的秩序会这么好,要是在中国,别说这种情况,我看就是有老人也不一定会有人让座呢。

    日本的高楼大厦比中国还多,所以,人们常常要乘坐各式各样的电梯。我对日本人乘滚梯的方式也感慨颇多。在中国乘滚梯,同一方向常常两人并排,甚至挤得满满的。如果被夹在人群中的人有急事也出不来。可是,日本人乘滚梯全部偏左站,把右边让给急着赶路的人。像这样处处替别人着想、处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差不多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习惯,青少年还能例外吗?

    中日青少年素质状况自然不止这些,但是,这10个方面的对比已经基本说明了问题,即中日两国青少年素质各有优劣长短。中国青少年在努力学习、团结互助、活泼开朗、做家务劳动等方面较强,日本青少年则在独立性、责任心、节俭、环保、体育锻炼、文明礼貌等方面较强。显而易见,两国青少年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两国的教育更应当如此。两国青少年素质的差异,实质上正是教育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深藏着许多教育问题,而中国尤甚。

    我最想说的是:中国的教育应当尽快改变!中国的青少年一定要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