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一个也不能少” 找回86个流失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02

    乡村的小路总是泥泞的,尤其是在初春的暖阳融化着北国厚厚的 积雪的时候。

    吉林省永吉县第七中学教师李忠义,就是在这样的小路上一趟又 一趟地奔波着。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他行程1500公里,足迹遍布数十 个村屯,敲开了300多个流失生的家门,找回了86个流失生。

    不能让学生辍学,班里“一个也不能少。”是李忠义执著的追求。 这责任感是从他当民办教师那一天开始的。

    从民办教师到恢复高考后上大学,再到成为一名正式教师的过程 中,这个信念,在他的心中从未间断过。

    1999年,李忠义来到永吉七中做了初一(8)班的班主任。

    学生洪海斌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2000年8月31日的那个下午。15时 许,正穿着水靴子在猪圈里掏粪的洪海斌忽然听到有人叫他,是李老 师。“老师,话你就别说了,明天我去上学!”看着李老师的眼睛, 洪海斌低声说。

    第二天,李忠义从6时40分一直等到8时,洪海斌却没来。他索性 骑车再次来到洪家。“老师,现在咱学校管我,但是高中呢,大学呢, 我怎么办?家里实在没有能力供我念书。去年,我家那间茅草屋再也 经不住风吹雨打,彻底塌了。父母借了2万余元盖了新房子。连旱两年 了,稻子收成太差了,我怎能再为父母添愁?”洪海斌边说边哭。

    “孩子,你放心,这件事由我去跟校长商量,相信她会有办法的。” 但是,第二天,洪海斌仍没出现。

    “你今天不去上学,老师也不去上班了,老师的工作宁可不要了!” 李忠义“三顾茅庐”又来到洪家。这次,海斌愣了一下,一句话没有 说。学校为他免去了住宿费和学费。吉林市的蒋天健夫妇知道洪海斌 的情况后承担了他的伙食费和上学费用。

    现在的洪海斌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好好 地回报他们。”上学期期末,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排名 第五。

    2000年国庆节后第一天上学,李忠义发现学生李雪娇没来,正要 去她家找时,她打来电话:“老师,我病了!”可是,到了第三天, 李雪娇还没来。李忠义急了,骑车到她家。李的父母说:“孩子这几 天上学去了!”回到学校后,李老师四处打听。几天后,当李忠义在 某酒店站在李雪娇面前时,已做服务员的李雪娇脸红了。

    1999年10月29日,李老师到离校10多公里的官马山村找流失生严 哲宇。正在干农活的学生家长见老师来找孩子上学,满脸阴云:“我 孩子不能上学了,去了也白搭钱。再说都三周没去了,学习又不好, 怎么跟上!”李老师一边帮他们干活,一边开导他们:“你们先让孩 子去呆一周,先不交学费,路费我给你们拿。如果孩子跟不上,再不 念也不迟。”两个小时过去了,严哲宇的父母才同意孩子复学。

    在回家的路上,李忠义骑自行车不慎摔了跤,腿青了,手划了一 个大口子。他只好推着自行车往回挪。到家时,老伴心疼地流泪了: “双休日不休息没什么,可干工作也不能不要命!你这样拼死拼活图 个啥?”“我就图孩子将来不走弯路,少受穷,有出息。”

    凭着真情和韧劲儿,李老师找回了一个个流失生。

    要想留住学生,必须让他们能学得进去。但这对于一个由流失生 组成的班级来说,谈何容易。最先返校和最后返校的学生,时间相差 一个月,而且他们的学习基础都较差。

    “这几十个孩子,我得不离眼地看着。他们都在外面野惯了,不 严格要求点可不行。”为了不让学生跑掉,李老师有时一天开3个班会。 为了让孩子撵上文化课,早自习、午休、晚自习,几乎所有的时间, 他都和学生们在一起,给他们补课。

    “李老师给我们补的第一节课就是正负数。”初一(8)班的丁赫 说:“班里数我笨,但是李老师从未歧视过我。每次,他都告诉我别 着急,等他给大家讲完了,再给我单独讲。他手把手地教我,直到我 会了为止。”

    有耕耘就有收获。上学期,这个由流失生组成的班级终于告别了 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