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从“品德课现象”看教学相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5-08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必修德育课,也是一门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

    令人惊奇的就是这样一门有着强烈的心理逆反背景、在初始状态就面对极大挑战的课,近几年的效果却让人刮目相看。在一所大学里,不仅在连续几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稳定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新颖的内容,授课教师对热点的引导,对难点的思索,对岗位的热爱,都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和好评。

    由一门“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到后来“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与青年的成长牵手相随的课,“品德课现象”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教育工作一个亟需深入思考和扪心自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变化异彩纷呈又错综复杂、信息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在教育思想与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手段与途径等方面真正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学为人师,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必须承认:在今天这样的网络时代,教育的环境、渠道、对象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学生在某方面所拥有的知识和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完全有可能胜于师长。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许多理工类专业的同学思考人生价值的深度,对爱国主义理解的层面,尤其是不少令人惊叹的精彩华章,都使授课的教师深受启发。这说明: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在同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探索仍然是强烈的。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与今天的知识更新基本同步的自我更新。“博于问学、敏于睿思”不光是我们对学生的忠告,也是我们每日的自省。

    行为示范,是教学相长的保证。人常说:学生是看着老师的身影成长的。师生能否互动,不光要看教师心中拥有的知识,还在于在知识释放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人格,是否为学生所认可和拥戴。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师德”,所展示的“师魂”,都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导引。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语言风格、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乃至衣着发式,在体现国家意志的讲台上就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习惯和偏好。每个学生的眸子,都是我们的镜子,也折射着我们的心灵之光。

    热爱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关键。诚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和不足是多种多样的。但正因此,才有了教育、有了学校,有了教育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引导和推动学生的进步,与自己的学生一同成长,是古往今来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而履行好这一天职的核心,就是首先要热爱学生,特别是要尊重与调动其主体性,引导和教育其选择性。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教学更不是一种较量,一种强迫。

    但愿“品德课现象”就像现在校园中的花蕾,能够在所有的课堂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