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招录取为何不去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8-17

  高招录取过半,本科录取日前结束。在高招录取过程中记者发现了几桩怪事。
学生被学校录取,却死活不去,要求退档。在高考录取原则中,有65条退档原则,
这种属于“自愿退档”,尽管这些考生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为什么这些考生要“自
悔”原本是自己填报的志愿呢?

  死活不去清华

  师大二附今年的“最高分”第一志愿填报了清华大学,669分的高分第一天开始
录取即被录走了,可是该生却写了退档申请,要求退档。原因是他已被美国的一所
学校录取,准备出国念大学。

  他的一个同班同学以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复旦,后面填报的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
院他都可以去读,可他的家长却一家家去找学校,并给市高招办写了一份退档要求,
要求退档。他的家长准备让他复读或者去国外读书。

  这类学生有一部分是考前就准备出国的,也有一部分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尽管
可以上国内的一流大学,但还是决定去国外就读或者复读再考,所以这类学生又是
自愿退档中最特殊且成绩较好的学生。

  死活不去外地

  一考生以479分的成绩被一批第一志愿武汉大学录取,且是非常热门的国际经济
专业,可她却死活不同意去外地读书,非要去北京的一所学校。很重要的原因是担
心自己适应不了外地的环境。孩子不愿意,家长就操碎了心,四处奔波求人。不愿
出省,一直是京沪两地考生的“专利”。外省院校因此在京录取成绩长年提不起来。
也正因此,一些成绩处于中上游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为了多种选择,他们报考了
外地院校,一旦实际成绩下来了,他们便开始考虑“留京”。这类考生的特征是不
管外省学校专业好不好,学校好不好,就是不去外地。这类考生在自愿退档中占有
相当比例,且以女生居多。

  事实上,由于今年“大小年”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外地一流大学属于今年的受
害者,原本在一批中也是重点的武汉大学的录取线比往年低了许多。

  死活不去提前

  在录取现场,记者发现这样一则奇特的现象,一个考生的体检表上明明各项指
标都“达标”,可家长却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孩子神经衰弱,不能去提前录取的军校。

  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其实这也是家长为实现退档的一个“技术手段”。报
考提前录取学校当然也为多条出路,成绩出来了,出乎预测,于是想出种种手段,
要求退档。

  这类学生的特征是想上好学校,成绩处于中等偏下。

  文/牛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