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如果记忆可以移植。仔细想来,假若真的如此,学校不就成了电
脑组装的流水线,清白无瑕的学生拿来装上统一规格的芯片,教育资本实现了最优
配置,真不知是喜是忧。
在一切物质都可变为商品的时代,资源皆被开发成资本,流水线是最经济实用
的生产手段,但它并不一定就是教育的最佳模式。在教育还是“小作坊”的时候,
教育老祖提倡的是“三人行必有吾师”,讲究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一旦“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因为朋友带来新鲜的知识和见解,与之交谈可以完善知识的多
样性。但是到了今天,因材施教已经成了多少代教育工作者的毕生求而不得的追求。
每当看到学校门前聚集的家长,甚至有些为他们感到悲壮。一个个从家出来时还是
欢蹦乱跳、胡说八道的孩子,经过学校“流水线”式的灌输之后再接回家,就变成
千人一面,只会背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了,最爱听的一句话是:因材施
教;最怕看到的消息就是“某某高校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仿佛就像是这样说:
我们的教育流水线启动了———个性十足的孩子按市场需求塑造成型,投入到为他
们设计好的社会空间。只是一旦市场变化,“产品”积压,学校倒是可以换个专业,
就是苦了这批孩子,市场法则还没制定出应付人才“低价倾销”的对策。
文/海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