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亲职教育丛书:受教育的不只是孩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01

   一年一度的高考热潮已变为不同家庭的悲喜交响曲,家长们在考场外的努力丝毫不逊于场内考生,令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怀着强烈 的“望子成龙”心理,而未来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早期家庭教 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调查显示,现阶段教育投资已成为居民家 庭首选的投资方向,京沪穗71%的居民为孩子准备了教育经费,平均 每月花在这方面的钱处于上升之中。凡涉及与孩子教育有关的开销, 每一位家长都没有丝毫吝惜,不少家长亦开始主动寻求育儿良方。

   亲职教育丛书就是在这种需求之中逐渐成为常销书的。北京图书大厦的书架上,2000年新版的亲职教育丛书陆续亮相,卡通漫画封面营造的“孩子气”吸引着年轻父母。华东师大出版社的教与养新知系列包括《育儿锦囊集》(3本)和《亲子创意游戏365》,轻工业出版 社的新向导丛书-素质教育系列和经济日报出版社的一套3本亲职教育 丛书,都是最新版本。所谓亲子教育,是指父母亲这些与孩子有直接 “亲子”关系的人,他们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认识儿童不同于成年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孩子所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获得 与孩子相处并打交道的特殊技能、技巧,孩子喜欢亲近,并能对孩子 的健康、幸福成长产生有效影响。北京图书大厦的销售情况表明,这 类图书目前很受市场欢迎。《协助孩子出类拔萃》(轻工业出版社) 自5月发行以来,在图书大厦创下了一个月单本销售130多册的好成绩。

   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教育孩子绝对是一个新课题,那么多层出不穷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上一辈人的经验已有些过时,而自己又无教与养的经验可循;好在孩子的问题有共性可寻,亲职教育丛书可资借鉴的基础即在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书称得上初为人父母者的“启蒙”读本。

   如果说二三十年前的家庭棍棒教育至今尚留在已为人父母者的记忆之中的话,现在的家长(很大一批正是棍棒教育下的那一代人)则对孩子关怀备至,有甚者竟至于患了“关怀强迫症”。无论是棍棒教育还是过度关怀,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父 母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加诸孩子身上,他们的教育方式都带有强迫 倾向。大量的亲职教育丛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倡“顺其成长、 适性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即把孩子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对待, 教育孩子应尊重孩子,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孩子保持心情愉快,给孩 子宽松的、无压力的氛围,不会因选择做某事而受惩罚,因为这会影 响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哈佛家庭教育经典译丛》的一位责任编辑 认为,引自美国的这套知识性读物,贯穿全书的是国外那种以儿童为 中心的观念,而中国家庭的现状多是把儿童作为附庸来重视,关心孩 子的未来是因为希望他们承载父母未尽的理想,这便产生了家庭教育 的强迫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韦彦认为: 在教育学界,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早已是无可争议的观念,然而传 统的“父(母)道尊严”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时间内 很难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度关怀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全、长大后没有独 立思想,从而社会适应性较差的情况并不鲜见。“适性教育”强调给 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比逼迫他去做事还有效。中国新闻学院蔡 雯教授的孩子就读北京八中少儿班,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蔡雯教 授注意从孩子的个性爱好出发,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比如 尊重知识、乐于读书看报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做学习计划而促其自觉 完成,领孩子去旅行并实地讲解一些知识,培养了孩子对学习的极大 热情和高度的自觉性,因而能够适应少儿班高强度、快节奏的教学方 式。只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理解 与交流,在亲子之间达成良性互动的默契。

   亲职教育丛书多涉及孩子令人困扰的行为、父母的教养态度以及亲子游戏等内容。针对孩子令人困扰的行为提出的“行为改变术”,涉及常见而实际的问题,有关解答有理有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金勇认为,这类书的操作性极强,为父母遇到的实际问题支招, 从问题到解答都有理论依据,集中了专家、学者、幼儿教师和家长的 研究和经验,并非是某个人闭门造车的“出品”。一位读过这类书籍 的父亲说:希望孩子未来成功,读这类书很有帮助,面对孩子不听话 的情况,总是一时怒起,但随即想到书中的一些方法,思考如何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为孩子指出他的不对在哪儿,而不是以打骂来传递 “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的家长作风,从而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 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有一种顿悟,从孩子身上可以反映出家长的不足 之处。尤其是当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时,孩子发现的新点子会让家长的 思维模式受到冲击,孩子的潜能不可小视,教与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此类书籍多为引进版本,其中台湾版唱了主角, 虽然目前内地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滞后,但却鲜有操作性强的适 应大众需求的普及读本。作为一种影响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启蒙”读 物,这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有关各方今后也许可对此多加关注。亲 职教育丛书的一位编辑认为: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先出一 些台湾版育儿读物以满足市场需求,如能因此引发以现时情况为出发 点的原创普及读本的大量涌现,则会与我们社会的实际更加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