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走向现代化,教师能否跨过四道坎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8-24

     过去十多年,本市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未来十多年,上海基础教育要走向现代化。教师是关键。昨天闭幕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需加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双语”教学能力、人文底蕴积累和师德修养上都明显提高。

     教育走向现代化,教师需跨“四道坎”。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双语”教学新高度

     基础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大都市国际化、信息化的需求,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双语”教育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高度”。记者昨天从会上获悉,本市有关部门已排出“时间表”:力争到2005年,市区中小学至少有一门非语言课程用英语或其它外语教学。

     一听“双语”,不少教师望而却步,事实上,上海一些中小学在“双语”教学上已有成功实践。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介绍说,目前该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能够用全英语上课,所有理科已能用“双语”进行教学。闵行区鲁汇学校教师张蕊告诉我们:她是一名美术教师,在上课时尝试采用“双语”,结果学生们一上课就兴奋,不仅对美术兴趣日浓,英语口语、听力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

     不少区县为教师进行“双语”教学“铺路”,创造条件培训师资。黄浦区向外教、外区“借脑”,引进外籍教师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卢湾、黄浦、静安、普陀等区每年选拔教师出国培训,积蓄“双语”师资。闸北区已先后选派50多名教师出国培训,并开始逐步派遣其他学科教师出国进修。新学年一开学,该区有12所中学、20所小学和20所幼儿园开始开展“双语”教学。

     素养“身教”胜于“言传”

     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说,现在教师中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加强人文底蕴,增强人文精神,特别重要。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有做人的道理,也有做学问的道理,都是新世纪教师的“必修课”。

     过去的学生,常常喜欢观察自己的老师,老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蓝本”。试问现代的教师,你还被学生如此“崇拜”吗?你具有让学生“如沐春风”的人格魅力吗?

     教师对学生,不应仅停留在教授“课本”上,教师自身要尽可能多的有对于多种知识的爱好和积累,由此感染学生。宝山区红星幼儿园园长刘政说,要培养出“大气”的孩子,教师首先要有“大气”的人格素养为人文基点,有研究型教师的反思能力,将现代化技术、国际化交流、人文化精神有机地整合起来。

     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过去,教师通常是学科出身,讲物理的老师只管讲物理,讲语文的老师只管讲语文,但是现在提倡各学科综合、交叉:物理老师也要有人文修养,历史老师也要懂点科学常识,不然就没有办法去指导学生。因此,老师要不断学习、“充电”。

     电脑武装教师大脑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不够了,”一位市领导说,“就是九桶、十桶,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如飞箭步。”“吃老本”行不通了,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上海力争到2002年,所有中小学都能通过网络专线实现“校校通”,2005年,实现小学15比1、初中10比1、高中8比1的学生与电脑的配备标准。建网、建库,关键还要建队伍,本市各区县加强了对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闸北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00%获得市民计算机初级培训证书。黄浦区信息中心给全区8000名教师每人一个免费电子邮箱,并对教师干部进行“地毯式”培训,使他们全部学会从网上获取资料,会用电子课件上课。普陀区对区内1100多名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和100名计算机学科教师进行了分层培训。

     作为特殊教育的唯一代表,卢湾区辅读学校校长何金娣介绍说,现代信息技术,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变化,给学生带来了“福音”。过去,学校在对孩子的语言训练方面缺乏经验,但特殊教育又有好多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于是他们求助于“特殊教育在线”,和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专家交流。终于,找到一种使用“沟通卡”的语言训练方法,经过训练,使孩子慢慢能听懂老师的意思:“要吃”、“要睡觉”,就指一下卡片。经过一到两年的训练,有的孩子慢慢开口了。目前,该校教师自己动手建设了校园网和资料库,一本20万字的《中度弱智儿童课程与教学》也即将出版。

     师德要高分,还是要人才?

     一位大学教授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长期获得成功的人,肯定在智力智商和情感智商方面达到很好的协调。因为资料显示,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因素,20%来自智力,80%则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其中尤以情感因素为主。

     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为成才“打基础”的阶段,教学“竞技化”现象要改变。静安区一位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该校一女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五道题错了三道。数学老师声色俱厉:“这种成绩怎么参加中考,连毕业也危险……”回到办公室里还不解气,一直唠叨。听者有心,第二节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叫那位满脸羞愧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女生回答得非常正确全面。老师递给她一支粉笔,让她用秀丽的粉笔字把回答写在黑板上。后来,这个女生在报上发表了文章《我的第一支粉笔》。原来,她数学一直不理想,接二连三的不及格几乎摧毁了她的信心,没想到老师无声的鼓励,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从此发奋学习,终于圆了大学梦,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第一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是以“高分”为追逐目标,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认真自觉贯彻,还是“阳奉阴违”,应是评判一位教师师德的重要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