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内涵必须与外延相协调。仅有现代化的外“形”,其教育现代化的软“件”跟不上,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协调必将产生一系列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一些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都折射出现代化教育中滞后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冲突。这当然不仅仅是教育界自己的事情,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可以说,“人”的问题解决不了,再好的“物”也只能制造滑稽。纵观全国中学教育中的名校,无一不是“内外兼修”,特别是依据其过硬的教育软件,培养出了大批高水平的学生。
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应当明确,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老师眼中无差生,只有有差别的学生。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了作一名合格教师的资格。第二,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当是多层的、宽广的。首先要求精和深,其次是宽和新。精和深,是指对其所教专业知识应当精确掌握、深刻理解。所谓宽,即知识面宽。知识之间是相通的,是可以迁移的。而素质迁移的意义更大,是思维品质的迁移,思维方法的迁移。新则是指追求时代的发展,追求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第三,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对学生有着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多种影响。作为现代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教师的成长期一般在15—20年左右,在这期间,如果本人努力,培养得法,是可以培养出比较好的老师的。名师成长具有链条作用,即师传徒的特色。一名教师,没有明师的指导,要成为名师是非常困难的。一名教师,其成长的环境非常复杂,而其工作环境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当前我国跨世纪园丁工程对培养名师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应继续加大培训的力度,加强后续培训的各项要求,促使其广泛开展国家级、省级各种课题研究,给予经费和时间的保证,这样会加速教师队伍的成长,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更多、更合格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