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孩子的抗议:妈妈,我不是早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29

     婷婷是一位漂亮而又文静的六年级学生,她觉得现在的父母太不理解孩子的感情了。婷婷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婷婷在四年级时和班上一位男生很要好,一天放学后,她高兴地告诉妈妈,她很喜欢他。妈妈听后不容分说就把婷婷教训了一顿,她十分委屈,但又无处诉说。从那以后,婷婷的心里话再也不对妈妈说了。笔者问婷婷:“你为什么会喜欢那位男生呢?”她回答说:“他成绩好,我有不懂的问他,他都帮助我。”看来,婷婷与妈妈之间在接触异性小伙伴问题上的认识分歧,造成了母女之间的心理隔阂。

     “性”,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往往是个吓人的话题。不少父母对孩子———尤其是女孩与异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十二分担心,害怕她们会早恋,更担心她们由于无知、好奇而走上歧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据调查,90%的孩子在6-12岁间会有很亲密的异性伙伴,这种异性伙伴关系并不牵扯到性,却是日后生活的预演。尽管孩子在与异性交往中有些问题需要与父母交流,同时父母需要对孩子教化,但是,我们首先要承认孩子的这种情感是美好的、圣洁的,是孩子纯真性格的体现。父母应尊重孩子的这种感情,而不能用成年人的观念去无端干扰、横加指责。否则,你就关闭了与孩子交流感情的闸门。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异性间情感。儿童虽不会有成年人的那种异性之爱,但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能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异性,尊重异性,能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关系,这会为他们今后顺利地进入恋爱和婚姻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今我国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缺少了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的环境,这方面的培养更应引起格外的重视。国际上的调查表明,许多在恋爱和婚姻方面经常遇到障碍的人,常常是由于童年的性游戏遭受父母或成人的心理暗伤,进而影响其性爱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人格的不断完善。他们往往并不是因为不爱某个具体的人,也不是因为他(她)没有吸引人的优点,而是因为他(她)缺少与异性建立并保持适当关系的能力。

     对于孩子与异性朋友确有来往较密的现象,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因为少男少女的交往难免多少会有些性的含义,但绝非一般成人理解的仅仅只有性吸引和性寻求。其实这是孩子刚刚萌发的性心理的正常反应,孩子在心理上逐渐意识到两性的差异时,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异性(并非某一特别的异性)的正常交往来验证自己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如果其影响力能够得到证实,就会产生强大的自信,反而不容易出现“早恋”、越轨。因而对于婷婷来说,父母应在自然的状态下让孩子多结识一些年龄相近的异性伙伴。这种正常的交往有助于消除女孩对男孩的好奇、敏感和自卑,培养其选择能力。

     对于那些已步入“早恋”误区的孩子,也不是简单地采取打骂惩罚、道德约束所能奏效的,关键是要顺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如父母应注意丰富孩子们生活,使之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孩子的多种爱好,使孩子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感兴趣的活动上来。再者,学校和父母应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文娱体育活动,增进与更多异性的交往,从而减少对某一异性的依赖。还应加强理想前途、人生价值、青春宝贵、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