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7日,北京地区高校招生提前录取院校招生工作正式结束,因部分军校生源不足,导致提前录取院校实际录取人数比计划减少了60余人。
今年北京参加高考的总人数为49205人,其中理工类考生占70.1%,为34482人,全国共有402所高校在京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35728人。北京扩招比例为11.43%,虽然不高,但报考与录取比仍达到了72.6%,这一录取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北京的理科考生更为幸运,其报考与录取比约为78.9%。根据以往经验,最后的实际报考与录取比例还将高于这一计划数。因为扩招,北京今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也降到了最低控制分数线,仅为327分。也就是说,每门平均相当于百分制的43.6分就可以上大学。各门功课平均不及格也可上本科。由于整体分数线较低,各高校在京录取分数均比外地低出数十分。
许多高校老师不住感叹:北京学生真福气!
一片苗壮一片苗稀
第一批院校录取刚刚开始,便显示了与往年不同的特点:考生报志愿像庄稼没种好似的,一片苗壮,一片苗稀。
在北京的院校中,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非常多,以致北大动用“2%”调节权,在京临时增加招收100余人后,理科分数线仍高达589分,文科定在了547分。清华大学今年的录取分数线虽比北大低了一分,为588分,但高分考生非常多,如670分以上的考生北京有12人,10人被清华录取,600分以上的考生中报考清华的就有335人。清华今年首次大规模招收文科考生,其分数线为530分左右。据介绍,全国各省市的理科状元,大多已被清华“锁定”。与之相比,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报考情况则降到了近年的最低点,具体分数线虽然没有定,但有消息说,人民大学将较多地减少在京招生计划。
京外院校也冷热不均。复旦大学今年的报考情况是京外院校中最好的,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几乎与北大清华不相上下。这在近年的高考录取中是从未有过的。复旦的张老师说,学校已决定在京增加录取名额。同样,南京大学的报考情况也非常好,学校也决定增加录取人数。但武汉大学此次却遭遇了与人民大学类似的情况:理科计划招收30人,但填报第一志愿的上线人数仅为28人,这一情况也是近年少有的。武汉的另一所重点大学,计划招收30人,但上线考生仅1人。个别外地学校,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人数甚至为零。
一些老师分析认为,出现这种两极化情况,与考后估分报志愿有关。一些分数较高的同学,由于大多低估了自己的成绩,于是退而求其次。复旦大学的张老师分析说,其实报考该学校的许多同学,在往年可能都会报人民大学,但由于低估了自己的分数,不敢报人大,转而面向外地的重点大学。一些老师则认为,在目前的报考中,学校受地域影响较大,西北、西南、中南的高校的招生情况大都不如东部地区的高校。
录取现场挪到了学校
在北京的录取现场,参加录取的老师明显比往年减少了,这主要得益于网上录取。
据介绍,今年北京有71所高校试行网上录取,其中在京院校45所,外地院校26所,教育部还特别指定了部分重点大学参加这一试点。参加网上录取的高校,一般仅派一名老师到招生录取现场,充当联络员,而大队人马则集中在学校的录取现场。
网上录取就是先由各地高招办将考生档案输入电脑,通过网络传给招生院校,学校负责录取的人员即可通过网络调阅考生的电子档案,提出拟录取意见或退档意见,并经地方高招办核准。
南京大学是参加网上录取的高校之一,今年在京招收50余人。去年该校来了两位老师,今年则只来了陈老师一人。说起网上录取,陈老师高兴地说:“好,感觉压力小多了,也相对轻松多了。”陈老师说,现在她的权力小多了,主要是当个联络员,“这公平多了,透明度也高多了,过去说是学校负责,实际上是招生老师负责,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校负责的宗旨。”
据介绍,网上录取试行过程均比较顺利,惟一的缺憾是在高峰时出现了塞车现象。本来应该26秒传输一个资料,最长时达到了2分钟。即便这样,录取速度还是快多了。8月7日晚上9:00开始传输考生相关资料,当晚,浙江大学就基本结束了录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