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教育导刊》的“检讨外语教学”专栏连续刊登了一些关于
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文章,其中有一种疑问:学习英语究竟有什
么用?我们学外语的热情是否高了些?进而提出“没有必要全民学外
语”。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
综合国力的竞争,因而对科技、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1世纪对人
才规格的要求则更高。在新世纪各国将面临国际人才竞争、科学技术
发展、全球经济开放、知识经济崛起、多元文化汇合、经济体制转变
等六大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近年来西方各国纷纷加大教学内容
改革,有些发展中国家采取双语教学,并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有的
已开始用英语上专业课。相邻的亚洲国家无论在教学时数,还是教学
要求上都远远高于我国。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
现代化和面向未来这一时代的要求,适时地把英语列为我国基础教育
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和必修课程。
21世纪将是一个全球化、电脑化、数字化的时代,学术领域的国
际化是一种趋势,自由地交流思想、观点和知识可促进世界的学术进
步,增进各国的了解。如果一个国家不面向世界,它就会落后。英语
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被定为必修课,据语言学家估计:以英语为母语的
人约为3亿5千万,而不以英语为母语的讲英语者则达7亿到7亿5千万。
英语不论是作为母语、第二语言或外语,还是商业用语、科技用语,
已应用于世界上每个国家,成为一种有效的交际语。
有人将英语比作“幽灵”,说它把孩子们“扰得精疲力竭、焦头
烂额”,这未免夸大其辞了。儿童、少年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必须从娃娃们抓起。如果小学、中学都不开英语,指望大学或研究生
时一下子学好英语,那岂不成了空中楼阁!许多人学英语感到吃力,
就是因为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期。再说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根本无法
断定谁会成为高科技人才,谁只会做小买卖。
也许有人能举出古代或近代一些科学家没有学过外语,照样不妨
碍他们当科学家的例子,但今非昔比。当今如果你想在科学领域有所
建树、有所创造,如不懂外语,就会感到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我们不能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但我们也不能闭关锁国、夜郎自
大。
当然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宏观规划上存在着“一刀切”的弊端,不
论什么专业都要过四、六级考试,不论什么职称系列都要拿外语合格
证,确实有失偏颇。建议在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及职称晋升评定
中,对于与外语不相干的“纯中国”研究学科:中国历史、中国古代
文学、古汉语、考古、中医等专业可以免修或选修英语,不要作为一
项硬指标来完成。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也可作为选修课,除非他研究
语言学或语言比较。师范专科的英语也不能与高精尖技术专业的英语
用同一个标准衡量。
至于博士、硕士的汉语水平低下,写出的文章语句不通,那应从
汉语教学本身去找病因,不能将其归咎于学外语使然。
语言教学是与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同步的。我们应从战
略的角度看待外语教学的发展问题。只有摆正英语在我们教育体制中
的位置,提高英国教学效率,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准才能上一个台阶。
为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我们还是不要丢掉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