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点课题<<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最近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课题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和下
世纪初(20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相应
的政策与措施,为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咨询建议。
该研究课题采用系统分析、综合设计、多目标决策和试验评估等方法,
不仅在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在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方法论上也有较大突破,
是迄今为止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水平最高、成果显著的项目。
一、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依靠
有限的经济实力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系统,这是未来15年我国教育发
展与改革的现实起点;实现经济、教育、人口(素质)的良性循环,是确定
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面对
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与此
相联系,教育发展中存在着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公平与效益、地区差
距等一系列两难选择,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其现实平衡是教育战略选择
的关键。作者提出了今后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勾划了90年代至2010年中国
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适度规模、质量效益型
的内涵发展、优化的结构、多样化的形式、多梯度的区域发展布局和开放系
统、终身教育的社会化发展等战略思想。
二、关于教育发展的数量目标数量目标是今后15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趋
势的规模和速度,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方向性依据,防止数量盲目扩张或结
构上的失控。作者综合分析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驱动和制约因素,按照不同
的需求和供给条件提出了“普九”目标和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几种目标选择
方案,从中确定建议采用的方案。
三、关于宏观教育结构作者认为:我国教育结构是历史形成的,随着经
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经历了相应的演变过程,其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
开放以后,教育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反映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现存的问题是前进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因为“乱”而轻易否定某一类学校,
应当以面向未来的发展眼光作出战略部署。调整教育结构的两种方案是:1、
明确划分教育类别,从教育分类入手清理层次,筹划调整方案;2、在现行的
结构体系框架内,首先清理层次模糊的关键部位,推动各学校办出特色,通
过局部微调,为整体优化创造条件。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教育在现
阶段将保持低重心的教育结构,本科、高专、中专几类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将
同时并存,重点要解决高专和中专关系中明显不顺的问题。随着经济和文化
发展,中专的任务将发生分化,教育结构会出现高移的趋势。
四、关于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该课题的重点。作者回顾了教育
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体制的弊端和经济体制
改革对教育体制的变革要求,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提出
了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中等专业以上学校招生、收费、就业制度,经费筹
措和拨款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及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议。在这
部分中,作者还就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在教育体制中的关系,处理
好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关系,中央业务部门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
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推进改革的建议。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一项研究我
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其中许多观
点与建议有的已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
其《实施意见》所吸收,有的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