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人人应平等 对学生分等的质疑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08

  当今社会并没有一种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几乎所有的学校迄今都存在着尖子生、中等生、差生的划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差生”是班级的不稳定因素和消极力量,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乃至学校的一块心病。我们的教育很少考虑如何从根本上为他们做些什么,一般只是简单地给他们贴个标签算完事。现实中即使有差生(或叫后进生)的转化措施,前提依旧是他们不中用,出发点是防止他们闹出乱子,对他们重点关注的背后含有歧视的成分。

  “尖子生”属于学生中的特殊阶层,是许多人心目中好学生的代名词,受到教师的赏识、父母的关爱和同学的羡慕。但为什么有些尖子生走上社会后却并不出色?因为一“俊”终究无法遮百丑,仅仅因为分数高,就给予学生那么多的赞扬,事实上就是在鼓励他们片面发展。不少人学习努力,但在内心里并不喜欢学习,花团锦簇没有培养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对教育的服从和跟随导致失去个性和创造性,他们咽下的是一颗甜蜜而有毒的果子。分等所损害的不仅仅是低分的学生,对分数高的学生同样是一种不公正和伤害。

  “第十名现象”开始改变人们看待“中等生”的观念和态度。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中等生无缘于白榜红榜,属于左右摇摆的不稳定阶层,“抓两头”的工作思路往往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可就是这个群体,若干年后却有相当数量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在社会上成就卓著。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教育的“冷落”,这种冷落使他们更具有独立的个性及平和的心态,他们的崛起似乎跟教育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尖子生”不优、“差生”不差的现象对教育的“分等”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原因很简单,现行考试的分数既不代表创造力,也不等于综合素质。分等严重违背了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教师喊苦,学生叫累。分等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教育者不尊重教育规律,以偏概全又习以为常,缺乏教育平等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观念,分数第一的思维定势和教育惯性使得他们对这一切变得木然而又坦然。

  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校中没有两个素质完全一样的学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这话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放到学生教育过程中,人们又那么执著地、近乎固执地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深思。

  别再把高考、升学率等社会压力说成是对学生分等的理由,落后的教育评价理念和苍白的评价形式需要改变,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消除它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就从取消“尖子生”、“中等生”、“差生”等等称谓开始吧,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教育平等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有社会的改变。相信这一小小的变革,将会给教育带来浓浓的春天的气息。(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