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师英国留学 中外教育差异差距在哪里?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16

  英国的学校每年都有大考,而且每个学校学生的分数都公开,平均分多少,比去年提高了多少,都要张榜。

  在英国,明文规定了各个年级的家庭作业量,1年级每天留半小时家庭作业,逐年增加,高中阶段的作业量和我们也差不多……

  “英国的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You are wrong(你错了)。”

  “英国的老师特别擅长问why(为什么)或者how(怎样、怎么),而中国老师爱问what(什么)。”

  “英国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

  近日,首批32名“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的外派教师,结束了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为期6个月的学习,回到北京。他们对于英国的教育,感受颇深。

  回来时,每个人都因行李超重交了罚款

  回程途中,在机场,32位教师每个人都因为行李超重交了20英镑的罚款,这还是从轻发落的结果,要真按规定执行,有的老师恐怕要被罚几百英镑。

  行李超重是因为他们书籍和各种资料带得太多了。

  “英国有用有趣的书籍和资料太多了,整理行李时,我们都说即使把自己的东西都扔掉,也要把这些资料带给学生。”湖北武汉楚才实验中学的苗淑艳老师感叹,“国内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料太少了,书店里充斥着指导考试的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的赵杰老师完整地复印了3本大书。她和苗淑艳看法一致:“我们的很多书店里,习题集、辅导书占据了大部分书架,但关于学习方法、信息含量扩展的书很少。教师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资料,只有复习资料,很难做到更新教法。”

  贵阳一中的王妤到英国后,看了很多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感觉耳目一新,可一看出版日期,居然是20世纪70年代的。她说:“国内指导中小学教育的现代理论书籍,实在太少了。”

  “以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宽容学生,充分肯定学生”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一中的任长明老师,此行最深的感受是:“以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善待学生,宽容学生,充分肯定学生。”

  任老师的感受来自于自己在英国当学生的经历。“我们上课时,无论发表什么样的意见,教授的评价总是‘maybe’或者‘perhaps’(可能、也许),这种模糊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而我们国内的课堂教学,则常常是一言堂,老师说A,学生就不能说B。”

  王妤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在英国,不论是大学里教授,还是中小学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You are wrong’(你错了)。有时候,即使教授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他也会说OK,只是用其他方式暗示学生,你的想法还需要补充和完善。老师对学生永远是鼓励的。”

  这32位老师中,有初中老师,也有高中老师,大家在一起交流时,都感到中国学生在小学时都很活跃,初中时也勇于发言,可上了高中以后,大多数学生就变得沉默,高中的课堂最为呆板。

  王妤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处在不断被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尊心越来越强,如果还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当众否定,就会觉得丢面子,因为怕出错就越来越羞涩、越来越沉默。

  任长明还提出,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很困难,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慢慢对自己丧失信心。

  他谈到在英国参观一所中学时,看到一个叫设计室的地方,以为上的是很高深的课程,进去一看,发现学生做的不过是简单的针线活。“课程不应该过难,可以给学生一种成就感,使他处于被肯定的状态,有利于增强自信。”

  考试不一定只起负面作用,关键看考什么、怎么考

  一位老师说,原以为国外的考试很少,去了英国才发现,那里也是考试国家,每年几次大考,而且每个学校学生的分数都公开,平均分多少,比去年提高了多少,都要张榜。如果1个学校连续几年成绩下降,很可能就会被取消办学资格,所以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不过,何庆友老师说,英国的考试题目非常灵活,比如它的文学课每次都考莎士比亚,但不是让学生谈中心思想、主题意义,而是谈自己的认识。所以,何老师的结论是:“考试不一定只起负面作用,关键看考什么、怎么考。”

  王妤介绍,前段时间我们搞“减负”,不让老师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而在英国,明文规定了各个年级的家庭作业量,1年级每天留半小时家庭作业,逐年增加,高中阶段的作业量和我们也差不多。“其实,”她说:“关键是作业内容,我们很多作业是死记硬背,像有的老师留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抄课文,这样的作业就毫无意义。”

  英国的教育重视过程,我们的教育重视结果

  在英国一所中学,王妤听了一次关于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的文学课。这个专题讲了两星期,老师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去读原著、查背景,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最后还要问一句“Why do you think so(你为什么这样想)?”

  王妤发现,英国的老师特别擅长问“why”(为什么)或者“how”(怎样、怎么),而中国老师爱问“what”(什么)。

  何庆友说,这就是中英教育的最大差别,英国教育重视过程,中国教育重视结果。

  过程和结果的区别,在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上体现得非常突出。王妤说,我们评价老师,考试成绩还是最重要的指标,而在英国,对老师的评价体系是多个指标构成的,除了学生的表现外,还有学生的意见、家长的意见、同事的意见和校长自己的评价。

  何庆友说,英国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评价一个学校不是看最后的升学成绩,而是主要看学生在这个学校提高的幅度。每个学生入学时,都会建立一个关于总体能力倾向评价的数据库,学校每年有跟踪记录,观察这个学生提高的程度。不像国内,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上都差别很大,最后的考试结果,自然也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