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看师生在网络中如何“互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23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作文修改”课,但地点却放在了多媒体教室。作文的题目是《我家的一个星期天》。

  老师先是重申了作文的要求:这个星期天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必须是在星期天才能做的;要写出是怎样度过的。

  老师在计算机上显示了一篇作文,并且让小作者给大家朗读了一遍——星期天与妈妈一起去游乐园开卡丁车的经历,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

  “他写得不错,是星期天发生的事。”

  “他写出了开卡丁车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我觉得他没有写出是怎样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

  “好,那我们就一起看看他是怎样与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吧。”

  老师将鼠标轻轻一点,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便都出现了小作者与家长在游乐园中的画面:与妈妈分头上车,启动,车子原地打转,爸爸在做场外指导,车子终于向前驶去,一家人的欢呼声……如同一部电影短片,开卡丁车的全过程被忠实地展现了出来。

  同学们根据电脑画面给小作者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接下来是全班同学分别在电脑上修改自己的作文:电脑屏幕被分成了两栏,左边是原稿,右边是正在修改的作文。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刚刚讨论过的案例在计算机上对自己的文章或删或改,一切都是那么自如。

  这是一堂比较典型的师生通过网络互动的作文课,如果说作文的朗读、修改可以在普通教室里进行,那星期天欢乐场面的再现,可就非得计算机网络帮忙了。

  “促进儿童愉快发展”是一师附小坚持了十几年的教育理念。校长张忠萍认为,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的愉快发展,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学习,体会到自主建构知识的快乐;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合作交流,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研究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为此,一师附小于2000年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手写板,为12个教室、7个专用教室配备了液晶投影、大屏幕、计算机和视频展台,实现了校内联网。在“附小在线”校园网上,师生们可以通过“附小风景线”、“学校研究”、“快乐论坛”、“教育资源库”等栏目查询资料、下载文件,进行信息发布、交流。点击“素材库”,学生们可以听到2000多种不同的声音,欣赏6万余张图片,而储存了1万多册电子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更是为师生阅读和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一师附小是把计算机课排进课表的,在那里,一年级要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操作,能熟练使用益智软件;四年级会文字处理;到了六年级就要会网页制作了。有了基本技能的保证,教师就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将深奥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讲“爬山虎的脚”时,用语言是很难描绘清楚的,而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了。由于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遇到计算机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不同步的时候,学科教师也能教上几“招”。

  “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这项研究在一师附小还处于摸索阶段,他们将教师呈现信息——学生观察分析信息——师生操作转换信息——屏幕再现信息称为“呈现多种信息,促进三向互动”模式;将通过多媒体呈现问题情景,并把与问题相关的学习内容蕴涵在问题情景中,促进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运用概括为“创设问题情景,促进知识应用”模式。此外还有“提供整合系统,促进整合学习”、“构造建构工具,促进主动研究”、“利用工具软件,促进自主创作”、“设置网络环境,促进合作研究”等各种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不同进行转换,使之成为灵活、多元、开放的教学模式。

  张忠萍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给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从教师的角度讲,现代信息技术不单纯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得力的助手;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不再是单纯的观察演示,而是进行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和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伙伴;学生由原来的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而惟有如此,才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