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平庸就要有所作为。就说培养学生特长吧,像所有的学校尤其是名校一样,北京15中学分校也存在大班额授课的问题。其结果是学科课程基本上只满足了发展共性,而难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从建校之初起,吴丙寅校长就意识到了这将有碍于学生未来的全面、通识发展,便带领教师们下大力气对学校的三类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校风和校园人文环境)的长、短处进行认真分析。
取长补短的重要措施是,用活动课程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培养特长。学校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坚守选择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活动课,并且要使这类课程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开设尽可能多的活动课门类,供学生选择。尽管现在学校已经开出的活动课、选修课达到了学科课程的3倍多,有40多门,但吴丙寅校长仍说“还远远不够,要再翻一番”。这类课程强调脑手并用,是培养素质的好载体,所以吴丙寅校长紧紧抓住它不放:学校现有的资源不够,专用教室、器材、教师应付不过来,就借助校外,发挥区科技馆、少年宫和职业学校的优势。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全校学生到各门课的活动地点投入自己的浓浓兴趣之中。几年下来,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的效果已显现出来。
如今,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已经不单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论了。因而为学生的长远和未来计议,办学者都在寻找途径,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校里多增长知识才干,多发展兴趣特长,多开发全面素质。学生们在未来最需要什么?北京小学吴国通校长想得更为长远。现时,小学取消了一次性升学考试,但是对学生质量的长远考查能取消吗?永远不能。“作为校长,无论你倡导什么,改革什么,最终都要实实在在地落到学生的质量上”。吴国通校长提出了自己长远的质量观。
1999年,北京小学教学处为应届毕业生出了一道作文题目:“结合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给吴校长写一封信”。吴国通与老师们认真地逐篇阅读后,产生了一种感觉:学生们的作文除了选材范围广以外,其他各项基础能力都比以前有所降低。这让学校再次绷紧了质量这根弦。教学处进一步突出了小学生双基质量标准的全面检查后,学生的各项成绩很快又上去了。吴国通校长由此引发了认真的思考:即使是突出了能力方面的考查,也只是比较出了学生掌握已有知识的水平,却并不能反映出学生未来的质量。由此看来,对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的,就应该是中学、大学、家庭及社会的各种单位。由他们来评价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知道我们学校的真正质量。所以,吴国通校长常常跟教师们讲,“中学喜欢的学生就是我们的质量标准”。他这里所说的质量,有着更多、更深的含义:“从北京小学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看,我不担心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而担心他们能否正确对待自己,能否与社会健康交流,能否与别人协同合作”。于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就成了北京小学如今抓质量的重点:为学生夯实人生的基础。学校的校训强调做事“脚踏实地”,做人“顶天立地”,要求学生“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身自强”;要求学校、教师、家长调整导向,营造氛围,“以健康促健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