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放假了,孩子们去哪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18

  “放假喽!”———北京市数百万中小学生迎来了自己的“幸福时光”。

  可是,假期才刚刚开始,北京某重点中学分校高一年级的巍巍就满腹牢骚:“网吧关了,电话掐了,夏令营成了校外补习班,这还叫暑假吗?”

  不止巍巍满腹牢骚,不久前,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的一次关于“网吧少年”成因的讲座上,参加讲座的近百名中学生中有2/3的人表示“这个暑假很无聊”。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对孩子们的说法深有同感。他告诉笔者,目前北京市有未成年人300余万,而全市青少年活动基地总共只有200多所。按每个活动场所能容纳1000人左右算,所有的青少年活动基地一共也只能够接纳20多万名学生。

  一项针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调查结果显示,18岁以下青少年的愤怒、迷惑、沮丧、紧张、焦虑等情绪指数,均处在正常成年人乃至癌症患者之上,且在初二、初三和高三年级形成高峰。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权利。“在假期放松是完全必要的,放松不等于放纵,孩子们需要在这一时期宣泄情绪、释放压力,需要利用假期来调整生理和心理状态。”宗春山说。

  放假第一天,初中毕业生刘畅就和同学相约去了一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放松神经”。然而,“脏兮兮的活动设备,单调乏味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很扫兴。其实,刘畅和她的同学们已经很幸运了。据了解,有的活动中心又打出“××辅导中心”的旗号,将原本是让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又变成了严肃的课堂。

  在一些青少年活动基地和夏令营活动中,主办方的管理模式还是停留在课堂模式上。宗春山说:“他们满足的不是活动的主体即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而是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的心理需要。”他认为现在不少与青少年相关的活动商业味太浓,无法满足未成年学生求新求异的需求。

  网吧已经暂时关闭,青少年活动场地又是僧多粥少,于是,放假的孩子们更多地被滞留在家中。

  据宗春山提供的数字,在我国,青少年每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保护而受伤害者达百万人,每年有近两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15%的儿童心理表现异常。宗春山说,假期约占青少年一年时间中的四分之一,属于事故多发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均有大幅度增长,而家长们认为最安全的“家”,恰恰成为大多数意外的发生地。

  据介绍,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家长采取了“严防死守”政策。对此,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家并不赞同。宗春山建议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和社会。社区和相关的青少年活动场所也应该多将目光投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