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贫困小学:孩子们扛着课桌上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17

     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我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亿多人次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同期最大值,因灾造成的各类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亿元。许多中小学校校舍被毁,大批少年儿童面临失学。一些贫困地区,虽然未受到洪水的直接危害,但在大雨的冲刷下,本已破旧的教室更加岌岌可危,这里的孩子同样面临失学。7月10日,本报记者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安徽省五河县沫河口镇洪庙村,采访了大雨后的洪庙小学。在摇摇欲坠的教室外,记者见到了一群扛着课桌上学的孩子……

     1、捉黄鳝挣学费的少年

     在大片碧绿的水田里,从远处望去,蹲在田埂上的刘浩露像一个微不足道的黑点。

     这个14岁的农村孩子已经在这儿呆了3个小时了。

     他赤着脚,全身黝黑,只穿着一条棉布裤衩,屁股上很显眼地破了一个洞。汗水一刻不停地从他瘦小的身上流出,乍看起来更像是刚被人从水里捞出来。身前不远处,是一串用竹片编成的筒,外大内小,是专门捉鳝鱼的工具,身后的小篓里,4条指头粗的黄鳝徒劳地蠕动着,这是刘浩露3个小时的全部战利品。

     “明天拿到镇上去,差不多能卖3块钱,要是天天能这样,开学的时候,我家就不会再欠学校的钱,我就可以接着上学了。”他笑着,露出白白的牙。

     在安徽省五河县沫河口镇洪庙村一带,7月9日刚刚下过一场雨。雨后的阳光格外强烈,虽然已是下午4点,但水气蒸腾弥漫开来,还是灼烧着皮肤,让人的呼吸粗重了许多。但刘浩露说他还要再捉一会儿,因为“捉黄鳝的人越来越多,不是每天都能捉得到的”。

     他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穷,他姐姐小学没毕业,3年前就辍学回家干起了农活。春节前,为了给他交学费,家里卖掉了惟一值钱的东西———一台黑白电视机。现在,全家连5块钱都没有,只剩下半袋米和半袋面。上学期48块钱的杂费还是老师垫付的,如果开学后,家里再交不上钱,他只有回家了。

     “我不回家,我不要和姐姐一样,我要上学。”

     刘浩露黑黑的眼睛非常灵动,神色和语气里,有着一丝和年龄不太相称的忧郁。

     下学期开学的时候,他应该上5年级了。

     他身后1公里左右,几间破败的平房被茂盛青翠的水稻环绕着。那里,就是刘浩露们最向往的地方———洪庙小学。

     2、15间校舍9间是危房

     现在的洪庙小学,已摇摇欲坠。

     成立于1939年的洪庙小学,当时是私塾,正式挂牌是在1950年,那些阴森的庙堂便成了洪庙人读书明理的神圣之地。半个多世纪里,在洪庙小学里,数千名洪庙人念出了第一个拼音字母,第一次知道了怎样写自己的名字,其中的佼佼者,也是从这里走出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庙早已无迹可循。1978年,因为安全原因,学校迁到了洪庙自然村与二十刘自然村之间,也就是现在的校址。此后不久,那庙就被夷为平地。

     这座历史悠久的学校,现有校舍15间,其中的9间已被县里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

     “一下雨,我们都不敢带孩子们进教室。”在洪庙小学教了24年书的校长周广兵苦笑着告诉记者。

     在大约30平方米的教师集体办公室里,横斜着9张办公桌,这就是全校12名教师的办公地点。每张桌子上都高高摞着孩子们的作业本。头顶上是用苇杆搭成的顶棚,稍有风吹草动,便簌簌地往下掉土。

     刚下过雨的痕迹在屋内随处可见,漏雨浸湿的墙面没有干,还能清晰地看得出雨水行进的路线。在周校长的桌子上,一本《福建教育》杂志被雨浸透,翻开的那一页,文章已模糊不清,只有大题目还依稀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墙体四处开裂的教室

     教室的情况和这里几乎一模一样。

     除了一样破旧的桌椅,一样四处开裂的墙体,教室里即便拉开灯,也显得很昏暗。窗户上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完好的,窗户也关不上了,只能用铁丝捆绑着。教室里惟独比较鲜艳的东西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和贴在墙上的《小学生守则》。

     “早在2000年,这些教室就被县里鉴定为危房,要求停止使用了,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陪同记者采访的沫河口镇中心学校校长丁海景的愁眉始终没有舒展开过。这位全镇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镇里和县里领导不是不重视,只是财政上实在拿不出钱来。

     “只能让孩子们和老师们受委曲了。”

     今年以来,因为刮大风下大雨,孩子们已经4次被迫紧急疏散。

     即便是这样,这些危房里依然挤不下全校的425名学生。于是,村里用非常低廉的价格,租下了学校附近一家诊所的5间平房,勉强维持。

     诊所和学校之间的一块空地就成了孩子们的操场,这几乎是孩子们在学校惟一戏耍的地方。操场两端,各安装了一个篮球架,但城里的孩子是不会把这块地同篮球场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硬化处理、坑洼不平不说,场地里石头砖块砂砾随处可见。虽然刚刚下过雨,但膨胀性极强的黄土,还是在操场上龟裂出千万条口子。

     4、扛着课桌上学的孩子

     孩子们本已放暑假了,但为了配合采访,学校特意把一部分孩子召集了过来。三三两两的孩子从二十刘、洪庙等4个自然村里赶过来,不少孩子身上背着桌子,因为学校的桌子根本不够用,只能自己做,上学放学,瘦小的孩子们扛着课桌走来走去。

     没有一个孩子的穿着像城里学生一样花枝招展,破衣服、泥孩子是所有男孩女孩的真实写照,但他们的到来,很快让破败寂静的洪庙小学充满了生机。

     消除了初见生人的羞涩拘束之后,孩子们赤着脚,光着黝黑的身子在操场上奔跑追逐开来。明亮的阳光里,回荡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甜美的欢声笑语。

     周校长给五年级的孩子现场上了一堂语文课,朗朗的读书声里带着浓重的乡音,但他们专注的神情着实让我们感动。

     村长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上到小学毕业看来没有问题,可对于村里不少孩子们来说,今天放学后明天还能不能上学,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他随手叫过来一个小女孩问道:“上学期你的学杂费交齐了吗?”女孩子怯懦地看了他一眼,低下头说:“没有。”“开学后再交不上怎么办呢?”女孩子头低得更狠了,半天,才涨红着脸小心地说:“我不知道,但我要上学。”

     孩子们扛着桌子陆续离开学校时,已有炊烟升起。学校再次沉寂下来。一个八九岁衣衫破旧的小女孩,倚在“五河县洪庙小学”的牌子前,吹起了肥皂泡。斜阳里,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泡泡悠悠地飞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