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面对负面影响 教育还缺少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17

      在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凤凰山顶有一个朝阳山洞,山洞的三面白墙如今成了部分游人宣泄心中块垒的“留言板”,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字迹,竟有多一半出自中小学生之手。人们批评这种有悖社会公德的做法同时,不能不深思所写内容暴露出的深层问题--我们的教育还缺少什么?

     “知心姐姐”在哪里?

     “现在的孩子大了,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渴望沟通和交流,如果没有正常的渠道,他们往往借助风景区乱涂乱写,或是到网吧聊天室宣泄自己的情感。”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话一语中的。

     在墙上,记者读到这样的文字:

     “我真不想骗父母,可是,看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又不敢说出真实的分数……”

     “一个高二男生,愿意和你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我的E-mail……”

     记者发了个电子邮件,约见到了这个17岁男生。他承认现在的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减压的方法却很少。他和几个同学经常背着父母去网吧。

     “其实我只是想跟朋友聊天,谈谈世界杯什么的。”在某中学附近的一个网吧,这个嘴上刚刚长出细细胡子的男生侃侃而谈,“我在学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老师眼里我是个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个乖儿子,可我也有苦恼。跟父母不敢说实话,与老师没有共同语言,同学都是竞争对手。所以在墙上留言,物色可谈得来的朋友。”

     记者发现,与可以沉醉足球、网吧的男生相比,文静的女生更缺乏谈心的对象。在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三的一位女生学习不太好,她最烦班主任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们这帮人,有的能给玉皇大帝盖瓦,有的只配给阎王爷背煤。”学习差的同学,老师不管不问,还振振有词叫“丢卒保车”。和她同年级上“快班”的一位同学也不快乐:“我们老师一天到晚除了绷着脸督促我们学习,没有别的话。我们都怕他。”

     在家里,孩子们同样没有知音。记者随机调查了三所学校二十几名学生,只有3个学生承认父母肯耐心听他们聊聊学校、班里的事,只有一名女生说她跟父母谈过心事。家长始终把他们当孩子看,过问吃穿,“陪读”,独独不关心他们在想什么。

     孩子们说,《中国少年报》有个名栏目叫“知心姐姐”,成了中小学生信赖的朋友。他们渴望生活中也能有个“知心姐姐”,倾听“大”学生的心声。

     “激素风暴”谁来引导?

     稚嫩的钢笔字,勾勒出一个早恋女孩复杂心态:“如果没有阻力,我真的会答应你。我有点害怕了,我对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和你在一起很紧张。”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过了十三四岁,会萌发少年性意识,这就是所谓“激素风暴”。外来文化糟粕、社会丑恶现象,加上个别影视中暴力色情的不良影响,有可能使“风暴”摧毁早熟的孩子。记者在一个公园的凉亭里,亲见几个男女中学生叼着烟卷高谈阔论,用词之“荤”与他们稚嫩的面孔形成鲜明对照。

     这也许是极端的例子,更多的是孩子们对异性的思慕,带着一些空想味道去模仿影视作品。一位公交车售票员讲了这样一件事:有回她车上上来一对背书包的初中生,两人挨坐在一起,亲切地交谈。男孩说:“我用英语跟你说能听懂吗?”女孩说:“听不懂我还当英语课代表?”男孩说:“I LOVE YOU。”女孩脸红红地看着他,下车前飞快地在对方额头上亲了一下。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对倾慕的对象有好感,愿意相处,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引导,告诉他们这和成人的爱情是两码事。因为大多数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不安和苦闷之后,便渐渐减退成为淡淡的回忆。这中间,家长和学校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让迷信远离孩子

     凤凰山朝阳洞口的铁栅栏被香火熏成黑色。录音机传出的诵经声里,不时有中小学生双手合十,闭目祈祷。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有他们带着虔诚的语气写的:“愿菩萨保佑……”、“愿观音娘娘保佑……”、“佛啊,我祝愿……”。

     记者数次登山,看见卖香烛、供品小摊前围满孩子。记者问孩子们为什么热衷求佛算卦,他们说好玩。问:“信不信这些?”答:“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他们甚至认为记者大惊小怪,因为即使是重点中学,校园宿舍里用纸牌算命也是相当普遍。

     求神问卜现象并不只在校园存在。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香烟缭绕的寺庙、古迹旅游点,经常能见父母带着十几岁的孩子虔诚地磕头,祈求神灵保佑。

     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的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上四年级的一位女学生她母亲下岗后在早市摆摊卖袜子,她说,妈妈晚上回家,不管多累,也要在观音像前拜一拜。一位小学二年级的男生,父母是开饭店的,每天他都在供奉财神爷瓷像下写作业。尽管中小学课本中,有部分无神论的章节,但面对社会家庭的影响,“蜻蜓点水”式的书本教育,又显得多么苍白。

     迷信会使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精神涣散,斗志削弱,进而影响将来世界观的形成。一位教育专家说:“突出的表现是,当他们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会归功于神的保佑。当遇到挫折时,会归罪于运气不好,自怨自艾,放弃努力。”这位教育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以幻想面对优胜劣汰的现实,以宿命面对种种挫折,最终陷入“命运由天注定”的怪圈,因此,让迷信远离少年儿童,让无神论在中小学校园扎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