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要敢于培养“不伦不类”的学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24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尹路景) 大学应打破专业的界限,实行学分制管理,允许学科交叉,培养“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学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正在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今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据了解,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浙江大学将在低年级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按照各自意愿跨学科学习。“我们不能一边要求创新,一边又用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发展。不要让学生永远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要让学中文的学点经济,让学数学的同时学点音乐美术,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有些不一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潘云鹤说。

     在谈到国内外大学生的差距问题时,潘云鹤认为,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最小的就是学生的情况。国内本科生总体情况还不错,差距不大,但是研究生差距就比较大。

     潘云鹤认为,国内大学学生教育培养中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中学阶段的延伸。但实际上大学与中学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一样,中学教的是“绝对真理”,强调学生去记忆,学生只要记住、会用就行了。而大学阶段,一般大学可以主要教授知识,但对于研究型大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去辨别什么是真理,批判地吸收真理。

     他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即使是真理也不是绝对的,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不敢怀疑是不对的。大学教育要教给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在研究中学习,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要让学生学会收集知识,鉴别知识,综合知识,最后才能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什么知识都准备好以后去“喂”学生。

     “其实中国学生缺乏的是能力的培养。今后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缺乏全面的能力,将很难站得住脚。”潘云鹤说,“结果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应付考试的本领不错,但写起论文来往往不如人家,因为论文要靠创造。一句话,中国的学生太乖了,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