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高考分数的日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18
紧张的高考已经过去,可等待分数的日子并不比考试轻松。虽说今年北京是知道考分之后再报志愿,多少减轻了报志愿的压力,但考生和家长们却还是同往年一样忙碌着。
颇富戏剧性的估分
高考后的第二天,北京工业大学附中的考生小辛和爸爸刚刚走进新华书店,就听说当天的报纸上有高考试题和答案。父子俩也没心思逛书店了,买上报纸就回家。哪知邻居早已送来了一份,随后辛的姑姑和二伯也都先后急匆匆的送来了报纸。结果,四份同样的报纸摆在了辛的面前。“一开始看到报纸上的答案,我的心突然紧了一下,不过最后一算,总分也够600了。”辛回忆起估分的经过时,兴奋地说,“先估物理时觉得还行。估完化学后心情特别好,因为我觉得今年的化学题特简单,考试时就把我考乐了。可数学估出来成绩比平时差20多分,当时我的心都凉了,出了一身冷汗。”后来了解到平时数学好的同学都普遍反映数学题偏难,他才放下心来。在估分上,日坛中学的海也有相似的经历。据调查,他们周围同学的预估分数多集中在500—600之间,现在他们正急切盼望着真实分数的公布。
研究不完的志愿
很多理科生都喜欢通信工程和计算机专业,辛和海也不例外。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了比较有把握的几所大学作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则选择了京外城市。为了达到成绩、兴趣、学校和专业的最佳结合,他们反复翻阅全国各地各类高校1997年以来在北京的招生情况参考书。辛的那本,重点高校所在的几页纸的颜色明显比其他部分黑了一层。在今年的招生目录专刊上,他选定了两所重点高校,并在所喜欢的专业后面认真地用红笔标出了最低和最高录取分数线。他已对北京近几年每年超过600分的人数、自己要报高校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倒背如流,但还是常常翻看早已熟悉的内容。报志愿成了全家的中心话题,亲戚朋友也热心地参与进来,咨询报考信息、打听高校情况,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参谋团”。不到正式交志愿表的那一天,关于报志愿的研究是不会结束的。
家长保护比高考时还严密
北京这几天持续高温,可出外旅游消暑却与这些刚从考场上拼杀下来的学子无缘。辛和海这几天主要在家休息,看看电视、杂志,偶尔也参加体育活动以缓解等待的压力。同学之间主要是通过电话交流信息,就连逛商场也是由家长陪着。
笔者问他们是否想过外出旅游时,辛笑着说:“老师和家长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不让我们随便出去。老师说好不容易三年高中读完了,不要到时大学录取通知书寄给你,你人却不在了。”辛的妈妈也说:“现在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稳稳当当过个暑假,平平安安去读大学。”
相对来说,海所在的日坛中学出外游玩的学生较多,不过也只限于京郊。他们说主要原因是“近来学校随时都可能来通知”,而且“心里总惦记着报志愿的事,玩也不能尽兴”。
海说许多同学都相约:等拿到录取通知书,一定痛痛快快地玩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