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贯重视科学技术事业
美国之所以成为站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前头的国家,绝非一日之功。应该说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科技事业 就一直持续发展。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非常重视科技,在第一部美国宪法中就提出教育与科学事业不受任何干 预独立发展。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认为, 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与 技术的发展,并采取了许多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在当时国力条件下,主要是学习和引进欧洲技术以改变落 后的殖民地经济。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寻求科技发展的创新与突破。在电力工业技术等一些重要的领 域里,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造就了爱迪生这样的杰出代表。油田的发现和内燃机传入美国并普遍使用,使得 包括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内的产业革命迅速全面发展。
19世纪的中期,各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已在美国蓬勃开展。1867年,美国建成了国家科学院。同时,许多私 人企业也视科学技术为工业发展的基础,纷纷设立了自己的研究部门与实验室。到本世纪初,美国政府建立 了全国研究委员会等科研管理机构,开始协调全国的科技工作,还投资兴办国家实验室,于是有利地推动了 物理学、医学、农业科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促进了政府与科技教育的结合。早在二战前,一个适应现代 化大生产的多元分散的科研体系就已经在美国建立起来了。
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人从原子能的研究到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从雷达的研究到欧洲战场上发挥威力看到了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于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注重基础研究。1950年成立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用来协 助基础研究,为物理学、生物学、数学和医学领域内基础研究提供经费。40年代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 卫生研究院也都是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政府机构。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还与大学合建 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中心,美国的许多重大科研项目都是在这些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完成的[12]。
1957年,前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使一直认为是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第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感 到耻辱,受到刺激,美国政府认识到了应用与开发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而基础研究又是经济发展的源 推动力。因此改变了科技战略,确定了基础研究作为国家最根本资源的地位。美国联邦政府首先加大了对科 技的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科研经费连年增长,强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激烈的 国际科技竞争促使美国政府加速科技发展。其主要措施不仅是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还增加了国防 科技开支,更增加了基础教育的经费。一系列的措施使美国在基础理论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创立了控 制论、信息论、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说,这些基础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使美国科 学研究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多的科学技术突破,带 来了频繁的创新产品。二十世纪世界上各国独立完成的29项重大发明中,美国就占有19项。二战后全世界的 110项重大创新成果中,美国就占有74项。
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国采取的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战略措施。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美国 无论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的生产效率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基本实现了工业 化,1900年美国人均收入超过了欧洲各国,迈入了富裕国的行列。1910-1940年,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农业 也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早在20世纪末,美国农民平均可耕地1800-2400亩,而中国目前每个农民平均只 可以耕地几十亩。1929-1941年,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8%;到了80年代,美国的科技贡 献率高达80%。无论是历史同期还是现在,美国的科技贡献率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12]。
科技对经济作用的另一方面就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跃为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 最大的工业国。随着大机器的使用和流水线操作,工业人口又转入第三产业。今天,美国的第三产业占国民 经济的比重已达73%,是世界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国家。同时,产业结构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由于科 技的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医药工业等。高技术 部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在高技术的各个领 域一直都占据领先地位,它已经把美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1991年4月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确定美国将发展22项“关键 技术”。美国于1993年11月,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地在白宫内设立了以国家领导人为首的国家科技委员会, 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三足鼎立。同年美国政府确定将科教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或军民共 用,大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到本世纪末,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已成 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信息工业已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它是推动美国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动力。在过 去的5年里,信息技术行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就业机会,是美国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美国经济 增长的25%归功于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电信业的发展速度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没有高技术产业,就没 有今天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强劲有力,完全得益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在美国国民经 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9,10]。
3、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入 研究与开发(R&D)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和产出就是当今国际上评论科技创 新活动的重要指标。从国际经验看,凡是科技领先或创新活动活跃的国家或地区,其科技投入的绝对量或相 对量都居领先地位。从科研活动的基础上看,美国对科技投入一直很重视,二战后科技投入在迅速增加, 1940年,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开支还不到美国政府预算支出的1%,1963年已超过总预算的10%,1965年达到 12.6%。今天,无论从总量上说,还是从相对量上说,美国的科研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96年,美国研究与 开发活动支出总额为1846.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比名列第二位的日本多21.2%,而中国只有39.33亿美 元,名列世界第17位。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最新统计显示, 美国1998年投入研究与开发(R&D)的经费, 总计达2,206亿美元,比1997年实质增加5.3%,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则为2.61%,高于 1997年的2.54%与1996年的2.57%,是自1992年的2.64%之后,创下了六年来最高水平,依然蝉联世界之冠。 [14-16]
从基础、应用、开发三类研究费用的比例中也可以看出美国科技政策的改变。1953年,美国这三类研究费用 的比例为9:25:65; 1977年为12.7:22.05:65.19; 1981年为13:22:65。此比例从80年代之今一直保持在 15:25:60左右,可见,基础研究费用比率一直在上升。1997年,美国研究开发的支出达2,057亿美元,其中用 于基础研究的费用为312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2.8%。美国去年投入研发的总经费其中344亿美元是投入基 础研究,498亿美元是投入应用研究,其余1,364亿美元则是投入开发,基础、应用、开发三类研究费用的比 例为16:23:61。在今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中,研究经费又比去年增加了8%。雄厚的资金力量和庞大的研究规 模使美国众多的基础学科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如物理、航天、天文等[15-17]。
美国企业投资研究开发可谓历史悠久,许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进行新产品实验或新工艺的 研究,这是直接依附市场的科研,对经济的推动更直接、更现实。1996年,美国企业直接用于研究与开发活 动的总支出额为1,342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位,比名列第二位的日本多34%,而中国只有24.93亿美元。企业 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提高了美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正是资本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 重要性在上升。进入知识经济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龙头。1997年美国企业的研究 开发投入占总额的60%,增长率为5%,在国际市场中有重要地位的300家美国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全部企业 开发总经费的88.3%[15, 16, 18]。
风险投资事业在资金投入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目前风险投资机构有3,000多家,风险投资金额达 1,4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银行的储蓄总额。1999年第二季度新兴公司所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达到了创记录的 77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刚刚打破的43亿美元的记录高出近一倍。上半年风险资本投资总额120亿美元,比去年 同期增长了62%。第二季度获得风险本投资的公司的数量比去年同期的763家上升了30%,达992家,平均投资 规模也比去年同期的490万美元上涨了57%,达740万美元。风险资本投资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 由于技术进步已获得更快发展,更多的投资资金将最终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据悉,新兴互联网企 业第二季度获得38亿美元风险资金,约占风险资金总数的一半,技术公司总体上在第二季度获得69亿美元, 占总发布资金的90%[19]。
从科研投入的人力来看,美国的投入也很高。1993年,美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为96.27万,每万人中从 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为74.3人;而中国1997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总人数为58.87万;每万人中 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为8.4人。1991年,美国企业界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 占从事研究与开发总人数的比例为80.8%; 而1997年,中国企业界从事研究与开发人数的这一比例才为 35.2%。美国研究和开发的人员人均研究费用居世界最高水平,1993年已高达17.15万美元/人年;而1997年, 中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每年人均研究费用约为8.1万元人民币,与美国存在十分大的差距[10, 15,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