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对半平分

作者(来源):李卫平    发布时间:2005-12-09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P48

认知目标

a:了解对半平分。

 b:将一个合适的(可对半平分)的集合分拆成A=B+B的形式。

能力目标

a:会说“把几对半平分成几和几、几等于几加几”。

 b:在对半平分中寻找发现问题。

情感目标

a:感受生活中有数学。初步体会到平均分的思想。

 b:尝试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对半平分

          会用X=A+A的形式表示

教学难点对数的对半平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6支牙膏、20个圆(人手一份)、练习纸(人手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分蛋糕图片(两张)

师:小朋友,请看图。图上的妈妈要给2个小朋友分8块蛋糕,她是怎么分的?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8块蛋糕分给2个小朋友,要使每人同样多,就必须每人分4块。这样的分法叫做对半平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半平分”。

(出示课题板书:对半平分。)

生齐读课题两遍:对半平分。

师:这个对半平分可以写成:

8

             4           4

            

          这个式子还可以用加法等式来表示,写成8等于44

                      (板书:

                8=4+4

          2.请1生上来拿6支牙膏,对半平分,并说说把6怎么对半平分?

          生回答。

          问:加法等式怎么表示?

          (板书:6=3+3

          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用小圆对半平分。

 

         二.学习活动

1.请生分别拿出12个圆、16个圆、18个圆、14个圆进行对半平分。操作一项,汇报一项,说出:“把几个圆对半平分成几和几,算式是:几等于几加几。”

(板书:  12          16         18        14

 


     6        6   8       8   9     9   7       7 

       12=6+6      16=8+8     18=9+9     14=7+7

2.出示练习纸第一题的点子图(用多媒体),请生根据对半平分的思想,书面完成填空,然后汇报:“把几对半平分成几和几,算式是几等于几加几?”并说说“是怎么数的?为什么这么数?”

3.出示练习纸第二题点子图(用多媒体),请生继续用对半平分的思想思考:这是把几对半平分成几和几,为什么?怎么数的?书面完成,大组汇报交流。

              (请全体生为说对的同伴放个鞭炮)

4.请生独立思考:通过刚才的对半平分,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口述交流。

5.师针对上述生的交流发现“都是把双数对半平分”提出新问题:那么单数能不能对半平分呢?比如3能不能对半平分?怎么把它对半平分?5能不能对半平分?怎么对半平分?所有的单数是不是都能对半平分?请生独立思考,用粉笔、小圆演示操作探究,大组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师告诉生:所有的数都可以对半平分,因为单数的对半平分怎么表示你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今天学习的是把一个双数对半平分。)

6.请生到家长跟前,然后请家长出一个数,让生说出这个数的一半是多少。再出一个数,说出把它平分成几和几,算式是:几等于几加几。

 

三.小结

请生回顾课堂学习内容,提出还存的疑问。

 

四.作业

完成书上P48页第3题填出数的一半

课后反思:

    应该说这堂课在目标的达到度上,完成得比较好。课堂实践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对自己的观察说出见解,能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小圆片)体验认识什么是“对半平分”、掌握“对半平分”的方法。并由此发现:所学的“用来对半平分的数都是双数”,“单数也能对半平分,但是要把一个小圆分成两半”(引用学生原话)。学生的语言表达完整,思维交流呈现了多个角度的思考。多数学生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在课的后半部分这些学生争相发言,出现了高潮。

    遗憾的是由于限于课堂时间,加之前面要让学生充分地操作演示交流,当进入“学习活动”第五个环节时,所剩时间已不多,所以对“单数应该怎样对半平分?”的探究显得有些局促。另有少数学生(这中间包括有些是平时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始终没有举过手要求发言。

       因此我要引起重视和改进的是:1.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时间掌握技巧上应该进一步提升,努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2.对少数性格内向、怕在生人面前讲话的学生平时更要关注,多作鼓励。有外人听课时,倘若他们再不举手,教师可以主动鼓励并请他们亮相发言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