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的一堂跳跃教学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助跑几步一脚蹬地起跳跃过一定高度橡皮筋”的练习。刚开始,学生们都表现的非常积极,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但经历几次失败后,部分学生开始松懈下来,有的躲在一边自己玩耍,有的甚至还去捣乱其他同学的练习。
分析:在体育课中,这种现象很多,其实就是学生受不起失败的挫折,缺乏挑战自我的心理品质。面对这种现象,我从新调整了教学方法。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奖励“拍皮球”的活动练习,即学生完成一次练习减少一轮练习奖励拍皮球。于是我将带领学生走到沙坑进行练习,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因此,在练习时橡皮筋高度结合每位学生的能力来适当加以调整使学生不至于因为刚接触就很难达到而失去信心。由于学生的体能参次不齐,在练习之前我先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认识。而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学生我则激励他们,使他们有想参加的强烈愿望和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现象。在练习中,有些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当心理上原有的跃跃欲试转为急躁、沮丧时,我就在旁边进行鼓励,帮助学生自我激励,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自我把握,最终获得成功。从而培养了他们遇到困难自我激励,积极热情投入的良好心理品质。在这一课时中,大多数学生对练习保持了相对的兴趣,并能坚持到底。
反思:一直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却不太重视,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上课时纪律松懈拖沓,有的学生精神始终振作不起来,总是缩手缩脚,在学习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实,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及时抓住时机,激发学习热情,在育“体”的同时也要育“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