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学校领导率先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校园!” 这样的口号。我认为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而要有一个和谐的校园,就必须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
二、学生之间应建立新型同学关系。
一个学生在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三、教职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职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更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组织对个人,要做到公正处事、公平待人,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个人对组织要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多讲一点服从;个人与个人之间,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自省,多一点修炼。努力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教师和家长之间新型关系。
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建立一个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新型关系。遇事要与家长多沟通,多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尽自己所能为家长排忧解难。在针对子女的教育上,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原因,而不是高高在上,俨然以老师的口吻“教育”或指责家长教育上的失败。
总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我想通过学习,相信这一理念一定会内化为我的自觉行动。我会和大家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使自己成为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努力促使自己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