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三(1)班学生学习情况中偏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多。基础知识中计算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应用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综合能力都比较差。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做题时不细心,出现计算的错误,思想不集中造成审题不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又比较懒惰。学生整体动作比较慢,运用知识点不够灵活,比较呆板,需要教师的不断地督促与辅导。
三(3)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集中,主要是几名平时学习一贯比较有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听课,作业都比较差,比较散漫,对学习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些学生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和补缺补差,必要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
二、复习内容:
1.复习与提高
2. 乘与除
3. 分数的初步认识
4. 计算器的认识
5. 几何小实践
6. 整理与提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乘与除”的复习。
此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基础,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针对计算的复习主要是熟练运用数的分拆进行计算;竖式计算中对齐数位是关键,其中还有中间有零与末尾有零的乘数如何合理地进行竖式计算。在除法中如何判断商的位数,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除法的验算方法。期间,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认真打草稿的习惯。
2.“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分数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因此概念的梳理很重要。先从概念入手对知识来个回顾,再结合实际题目进行判断分析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运用。最后提升到实际操作如:圈出整体的几分之几等等一些与知识配套的习题,来强化知识。在次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语言,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3.“计算器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历史,了解在我国劳动人民在古时候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激励为祖国的富强而奋发学习的激情。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都是基本图形,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还要掌握综合解题的方法。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题型来提供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并在复习课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加强记忆。
6.“整理与提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三、复习要求
【知识要求】
1. 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和巩固发展技能技巧。
2. 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能力要求】
1. 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并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2. 通过笔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通过分数的复习,拓宽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力。
4. 通过“几何小实践”的复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几何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实际运用提供可行的方法。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通过计算器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复习措施:
1. 确立复习的重点,搞好复习工作
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概念、应用题和实际应用四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
2. 了解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复习方法
复习要有针对,复习课前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那些地方容易出错,那些地方学生掌握不好等。复习时,既要注意弥补全班的知识缺陷和个别差生的知识缺陷,也要使学生有所提高。另复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可采用先系统的归类复习,再进行综合复习。反思错题,再进行练习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3. 联系学生生活,重视分析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的训练
对于图形题的复习,不局限于就题论题,应着重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要使学生通过分析题目条件,问题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对知识的应用部分,要重视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