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举凡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只要人类生活中所能碰见之事,具体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中国人的“面子工程”是最讲究。因此,当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盛大的体育赛事,也是一次中国形象在全世界面前的展示,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7年来,中国人民以最大的热情,鼎力托举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光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就新建12座,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是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它们一圆一方,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建筑理念。与主场馆“鸟巢”的设计相比,“水立方”体现了更多的女性般的柔美,一个阳刚,一个阴柔,形成鲜明对比,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这一个个奥运场馆的建设,是中国对这次世界盛会的奉献,从而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举办这样一场大盛会,值得世界对中国的信任。
7年践诺,中国人民尽最大的努力,精心酝酿这全人类共叙友情、共享和平的节日盛典,这足以证明中国人民是最讲信用的。
2008年8月8日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北京奥运会,那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在中华大地上空徐徐升起,北京奥运会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开幕式上,浑厚激扬的击缶之声让西方人兴奋,因为他们从缶声里读出了中国人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一曲《春江花月夜》让西方人明白了,中国人正在享受社会现代化带来的盛世大餐,皎洁的月光下,缓缓东去的江水边,无数中国人正在重温历史的春梦。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6天里,我们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和欢乐;五环旗下,我们尽情演绎“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共同奏响“团结、友谊、和平”的伟大乐章。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在中国,接触最多的不是运动员,而是现场的观众,观众的表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缩影,赛场文化也被视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对很多精彩比赛、很多获得金牌的风云人物,报以热烈的掌声。更可贵的是无论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上场比赛我们都为选手加油、呐喊,深刻地领会了体育精神,无论胜败,都对本国和外国的运动员给予热烈的掌声。我们不仅关注比赛的过程和结局,也关注运动员向自身挑战的精神,关注运动员的运动技巧,体现了世界公民的公共礼仪风范。
特别对于举重决赛中韩国选手由于脚受伤,但他强忍着伤痛照样走上赛台,全场的观众都被他的坚韧勇敢所折服,毫不吝啬的给与他雷鸣般的掌声,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民,为失败者鼓掌,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礼节吧。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礼待客是主人应尽的最基本义务。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主办国的全新风貌,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俯仰百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星球上,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世界变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加密不可分。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奥林匹克的旗帜,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和谐共荣。在这个大家庭里,金牌的争夺固然重要,但是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各国礼节的相互展示,也是值得珍惜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