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评陈国凤老师的一节课

作者(来源):陶玲斐    发布时间:2009-01-05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 M3U2 Shapes 围绕着Shapes这一主题,学习了有关形状的单词以及What shape is this? It’s …的问答。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irclesquarestartrianglerectangleovalheart等单词并通过对What shape is this ?  It’s … 句式的理解、操练和拓展,最后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情景中。

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以直观的媒体引入,学习各个形状的名称,使教学直观易懂。由于本课新授单词较多,因此教师在单词的引入上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这样不仅使学生注意力始终得以高度集中,保持学习热情,而且能让他们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新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circle是从数字8引出;triangle是猜拼图得到的;rectangle是两个正方形相加;star一词通过唱学生熟悉地歌曲引出同时教师还注意适时地进行学科德育渗透,如:在学到square一词时,教师讲解了它的另一层意思:广场,由此引到天安门广场、首都北京,告诉学生We love Beijing. We love our country.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学习了四种形状后,教师把这四个单词集中进行了机械性操练,同时用上本课句型教学中的答句It’s …  然后,在另外三个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把问句What shape is this ? 放入其中,让学生先听熟这个句子,为后面的跟读做好准备。当所有的单词学习后,Quick response个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同时也操练了答句。游戏猜一猜:What shape is missing ?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它不是简单的七缺一猜图形,而是要仔细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是数学知识中的看顺序找规律,也体现了各学科间的整合。在这同时,教学词组,也是为后面问句的教学作铺垫。这样,由单词到词组,再到句型,然后同桌互相问答作业纸上的图形进行机械性操练,逐步过渡,层层递进。

最后的输出环节教师安排了让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进行简易画的创作,并用已学过的语言进行介绍这样一个任务,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灵活地把课堂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不足的是因为补充的单词较多,影响到了后面内容的时间,使得这个环节没能在课上完成,而是作为了回家作业,课上交流也放到了下一个课时。如果在备课时再考虑得周全些,减少两个补充的单词,把它们放入第二课时的句型巩固中再教学,之后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形状特点,那么这节课堂教学会完成得更好一些。本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是教师非常注重板书的设计,如单词trianglerectangle的后面五个字母及读音都是相同的,把它们上下对齐,请学生说说相同之处,再根据前面字母的发音,就能轻松地记忆这两个相对较长的单词。其他新授单词的原音字母也用醒目的红色表示,以起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整堂课,教师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最后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