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论坛:我的期盼 我的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28

我是原江西省教科所研究员徐章英,就是网上的“大老鼠”(伟大的世纪跨越的作者)。在这个领域,我还是一个新兵,从年龄看,我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兵了。但自问我的心还是年轻的,而且至今我还在寻“梦”:一个“减轻师生负担之梦”;一个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梦;一个不甘当教书匠的梦!今天我终于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在新的千年来临之际,自五十年代至今长达半个世纪的“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又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新年伊始,就由教育部长亲自召开会议并发表讲话,《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发表文章,声势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尽管离真正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既提到了国家最高领导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应该可以看到希望了!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我的感情,一辈子的追求和梦想——“智力工程”探索也许有望实现了!确实发人深思,令人深省!

这是我的真情,我的大实话。因为我相信的不仅是领导;而是历史和创造这个历史的主人——广大教师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和历史发展之必然,相信一切事物终归会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发展。这些日子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了网上众多的文章、资料,这里可以不受地位和身份的限制,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平等地充分交换意见,这可是一片孕育创造的绿洲,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从而使我确立了这个信念:有领导的决心,有网上千百个大脑的联机操作,依靠亿万智慧的集成,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路来。我想这是我们应有的自爱和自信。 我想说,但40多年的摸爬滚打,40多年的甜酸苦辣真不知从那里说起。总之,我们应该充分爱护和利用好这片时代赋予我们的田园,既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大胆地揭露问题,坦诚地向领导部门谏言,也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建议,更要我们从自己站着的地方——“课堂”,“讲台”做起, 向课堂进军,向45分钟要质量!从教育内部来讲,这可是减负的关键一着。我们一定要丛这里开始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辛的改革探索,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也希望K12的管理者们能够努力去打开一个绿色通道,将大家的意见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使言而有效,才能保护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使“论坛”更加兴旺发达。所以我是带着希望,带着期盼和渴望,带着满腔的热情想在网上寻找开明的领导;寻找希望的田野;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愿一切不愿当教书匠的人们联合起来,去进行一场新的长征,去开创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未来!从今天起我将逐步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思考和探索,希望大家给我们指点和帮助并参与我们的工作并以各种方式开展合作研究。相信网友们一定会给我们这两个热爱教育的老年人一点特别的理解和特别的爱。希望大家尽快给我们回音,帮帮“大老鼠”吧!

我的E—mail地址是:zlgcyjs@sina.com 为了大家更好了解我们,先向大家交个底吧! 徐章英,女,1936年生,上海人。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响应号召去江西建设老革命根据地。曾任南昌一中物理教员、南昌市教育局教研员,1984年至江西省教育科研所任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江西省科协常委、江西省思维科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等。基于教育实践中诸多矛盾的思考,特别是“学生负担过重”的困扰,出自于一个普通教员自己解放自己的朴素感情,1985年我和我的爱人顾力兵同志一起在“国内首次提出智力工程概念”(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报导)。著有《论智力工程》(1987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反馈与测试分析》1995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智力工程概论》(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中国科技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卫星电视》等均作过报导和专访。基于科学始于测量的思考,1986年研制成“教学信息反馈系统“1993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996年退休至广州与学校合作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实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1999年我们又来到了深圳,现在有6所实验学校继续此项研究并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正筹建华厦智力工程研究所,以便从理论、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