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今日北京青年:做创新中国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04

北京团市委书记张效廉说:共青团要带领青年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进代表

  五四前夕,北京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新一代的楷模们平均年龄只 有36岁,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来自我们周围———医生、运动员、投递员、 教授、科普工作者、记者……这让我们感到亲切可信。他们和我们一起,伴着时代 节拍,向前迈步。

  首都经济“搭台”   我们要起飞

  1999年金秋,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对创新精神的深刻 阐述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北京市市长刘淇表示,政府要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营造良好 的环境。

  一首新民谣这样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要看中关村。于是, 中关村,以“中国硅谷”的身份,代表着北京,代表着首都经济,登上了历史的前 台。在这里,一群以知识为资本的青年人,敏锐地关注着这个平台上所发生的变化, 登上了科技创新的舞台。

  1999年底,一本来自中关村的《知本家风暴》在北京刮起旋风———今天要通 过知识使生产力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这意味着靠知识创新获取财富的知本家 开始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首都经济“搭台”,科技创新“唱戏”,他们为自身发展找到了崭新的命题。

  知识是财富是动力   我们有机遇

  2000年4月,清华紫光、清华同方、北大方正、联想集团、用友软件、时代公司 等100家企业的年轻老板走进了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上课。不断创新,不断学习,这 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

  伴随业界的发展壮大,一群被唤作“第三代”的青年人正在崛起。与前辈们相 比,他们有着“国际化”学业背景,实践着几何式的企业增长模式,他们活跃在网 络技术、电子商务、通讯、新医药、新材料、科技农业等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里。

  亚商在线的董事长刘天星是留学美国的物理学博士,鹤来科技公司的计成是留 学德国的博士,浩志科技发展公司的张送根是留学俄罗斯的博士……在“第三代” 中,拥有博士头衔的占到90%左右。留学国外的经历使他们更了解国际商业运作的 游戏规则,拥有的高新技术与国外同步甚至领先,倚仗国际风险投资的支持,他们 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创业神话”。“第三代”公司的年人均销售收入在100万元 以上。

  以知识为财富,以知识为动力,“第三代”为自身发展找到了顺风扬帆的机遇。

  把握“硅谷时代”   我们要创新

  至今,北京团市委提出的北京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已进入了全面推广的第四个年 头。在农村,青年农民热衷领办科技项目,成为新一代的“科技富农”;在企业, 青工们让传统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四小发明”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高校,青 少年跨世纪读书计划和素质教育给了学子们新的人生命题……正如北京团市委书记 张效廉所说:在新的经济形势中,共青团要带领青年们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先进 代表。

  2000年4月,专为中关村的青年创业者们设立的风险投资正式启动,留美博士蔡 云首批获得300万元。   199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工业总产值是527亿元,2000年,中关村的目标是 1100亿元。   汪道涵在《硅谷时代》丛书序言中写道:硅谷已远远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 它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和文明形态。正视硅谷时代,研究并把握硅谷时代, 是一次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在时代的舞台上,新青年再次领衔主演。1919年5月4日,北平的新青年手挽手 高呼:做个勇敢中国人;2000年5月4日,北京的新青年豪迈地说:做个创新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