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提高山区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01

据我的调查了解,山区中小学校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开展素质教育存在一些困难。 教师的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去那些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偏远山村任教,因此民办教师在山村中小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的教师教学、管理方法简单,变相体罚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厌学、失学。 素质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山区中小学校存在以学生考分高低来衡量教师水平的现象。实际上,山区教师们也希望尽早完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实行新的评价体系,好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 教育环境、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山区学生家长的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幼小心灵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而山区学校1根粉笔+1块黑板+1本教科书Κ1堂课的教学方式,也难以开展素质教育。 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应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 优化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面对贫困山区乡村落后的教师队伍现状,想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是不合实际的。应首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要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二是要引进竞争机制,把教师的聘任制落到实处。当然,这种竞争应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作为评价的标准,而不能单纯以学生考分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优劣。 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外教育活动。山区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少,但我们有广阔的自然天地,这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不可多得的优势。只要我们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多让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植物观察等室外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就会提高。 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调动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 湖北丹江口市凉水河镇高湾小学 赵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