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自考更需要培养素质——校长访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27

  马子孔,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任河北青年进修学院院长,河北省青联委员。曾参与创办全国首家大学生社会实践机构———河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学考试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为提高学生各科的通过率,有些民办高校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训练。多年来,河北青年进修学院有百余名同学取得全省总分、单科前三名;在今年元月学历文凭考试中,青院平均及格率高出全省同类院校平均及格率16个百分点。这样的好成绩是不是靠牺牲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的呢?

  “其实自考更需要注重素质教育。许多人把自学考试理解为纯粹的应试教育,这是一种偏见。”院长马子孔说:“作为河北省历史最长的一所国有民办高校,如果说青院发展在河北引领风骚的话,这与我们对自考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种认识,指导着青院致力于教学改革。

  青院的教学改革有哪些措施呢?马子孔说,青院走了“双自”教育、“班主任+助教”班级管理模式和“互动教学法”的教改三步曲。

  “双自”教育是青院教改的第一步。

  马子孔分析了青院面对的现实:就学生而言,大多落榜生对学习信心不足,对自己缺乏约束;从社会而言,人们对民办高校存有偏见,在就业上,民办高校与国办高校的学生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这些使得青院的学生在思想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在青院1998年的开学典礼上,学生演出了自编、自导的小品《心愿》:大成没考上大学,茫然中他选择了青院。积劳成疾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独自承担着失去亲人的不幸。经过奋力拼搏,大成如愿以偿。回到家,他把毕业证书顶在头顶,以告慰父亲。

  像这样以“自信自强”教育为核心的自考校园文化活动,在青院还有许多。学生们的心理落差没了,学习的积极性高了。

  青院还把“双自”教育科学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把对自考教育的认识同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法律和律师专业的学生举办的模拟法庭有两项内容,一是检验所学的知识,二是传授新知识。案例由任课教师提供。庭内的法官、律师、公诉人以及原告、被告全是学生,通过庭审、辩护、判决,不仅使学生们受到了法制教育,而且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学生们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班主任+助教”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学校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提出的。“班主任+助教”是指班主任既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班主任+助教”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生们对班主任有了认同感,增加了亲和力。律师班的学生干部苑国栋说:“我们的班主任专业上有很高的学识,与我们有共同语言,同学们都很欢迎。”

  推行“互动教学法”是青院教学改革的第三步。

  “互动教学法”体现着青院教改中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教学民主会”是“互动教学法”中的一项措施,每月召开一次,由校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三方参加,提出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

  “互动教学法”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而且,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98级任课教师彭运辉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得到了学校的奖励。他却把奖金买了笔记本发给他的学生们:“我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奖励应该发给大家。”

  素质教育为青院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马子孔说:“只要学生受益,青院会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