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芬德·麦克唐纳
    压力已是现代生活的同义词。成人面临压力时。可以向人倾诉,取得宽慰,也可以参加压力问题的讲座,或者到健身室运动借以松懈身心。不过,当孩子面临压力时。他们能减缓压力的途径就要少得多。通常,他们出于受不了压力而发出求助信号时,成人要不没在意,要不就是误解。受到压力的孩子是需要成人帮忙的,以便摆脱压力的折磨。
    什么是压力?一种刺激或者周围环境的改变,其力度或者持续的时间,使得人们原本有的适应能力用到极限、并对于自己的应付能力产生怀疑的感觉。压力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物理力量,能使得一种机体改变存在的形式。比如,树枝受到压力便会弯曲。心理和社会的压力,足以使事件或状态的形式导致一个人的平衡机制发生变化。
    汉斯·塞尔叶(Hans Selye)是最早提出心理压力理论的医生,他指出,从广义上来讲,压力便是发生了一个不幸、不利或有危险性的事件,需要人们作一些改变去适应这种新情况。这些变化可以是生理上、心理上或者社会性质的,有时候个人可能没察觉。大人需面对压力,小孩也不例外。以下情况,便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
    换了班级。
    庆祝生日。
    家里添了弟弟或妹妹。
    父母离婚。
    考试不及格。
    有了一段浪漫关系。
    压力基本上可分三类:体力上的、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这些压力都可能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关键在于人们对于上述三类压力的反应。
    体力压力:比如抬重物。
    生理压力:身体受伤,比如烧伤。
    心理压力:心理上感觉到威胁,比如老师投诉、成绩不好、没法子应付功课等。
    以上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威胁到一个人的良好状况。
    压力都是不好的吗?其实,遇上压力并非总是坏事,压力也能给生活增添兴奋和情趣。没有了压力的生活,如同一池死水。有人曾打个比方,小提琴的弦不拉紧怎发出动人的琴声?但绷得太紧了,弦也会断。
    上面提过的那位压力理论始祖塞尔叶医生使指出,人们需要一定数量的压力,才能促成他们争取得更好的表现。不过,压力的累积也有个局限。当压力增加到一个限度时,人们的表现便可能跟不上,最后则会溃不成军。这种规律,医学上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孩子面临压力时,尤其需要获得成人的协助,以下五个要素应能帮助孩子获益:
    家庭:良好的家庭关系能解除孩子在学校遇上的竞争压力。对于孩子的功课和行为表现,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果他们与同学不和,要帮忙化解。
   &nbs朋友:要协助孩子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的交流和友善的来往,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进步。
    游戏: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他们玩得快乐,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也能培养健全的精神状态。家长师长也应携带孩子多与自然界及艺术活动接触,比如常到海边和公园、参观博物馆和观赏音乐表演等。
    开拓未来的视野:适当的给孩子讲解他们长大后的世界情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将有助于孩子加强学习,并且乐意去经受压力的锻炼。
    信仰:在孩子有需要时,宗教和某种信仰应能发生有利作用。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家长在协助孩子克服压力时应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方法如下:
     认识到孩子正在承受痛苦的信号。
     不要错怪孩子。
     除去压力的根源。
     学习克服压力的技巧。
     加强与孩子的联系。
     必要时请老师和亲友协助。
     向专家寻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