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声音:再谈高考科目三基础——语、数、物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6-30

    我在6月26号的文中谈到了高考统考的基本科目应该是:语、数、物理,引起了忧国忧民的各位网友的热烈讨论,本人感到非常高兴,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在这里,本人愿以个人的一点浅薄之见,再次与各位网友深入探讨此问题。

    一、我为什么对高考科目质疑?

    高考科目的设置,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定向,国家的发展方向,民族的未来,这根指挥棒重之又重,希望执棒者掂量再三。再次说明,我丝毫没有贬低英语在改革开放、提升国力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从综合考虑,应当恰如其分的对待和放到适当的位置。

    高考科目问题在我心中已压抑了很久了,我周围不少人都和我的观点相同或相近。从文理各五科到3+x(或再加综合),到唐教授提出三科,从某个方面可以看出有关部门也在思考改革但摇摆不定,我认为还没有从根本上找准我国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方向。说得重一点,这反映出强国之路的具体实施进程的摇摆不定(当然,“四个现代化”的大方向和“科教兴国”的大方向是确定的)

    二、重唱“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科技是不是第一生产力,各人的认识可以见仁见智,没必要争论(也不必Go To The Hell吧!)。中国近代的积弱和北洋舰队的败北,是因为重科技,重国防的结果吗?日本明治维新不就是走的科技强国之道吗?中国的衰落恐怕正是强国不足,科技受阻,政体腐败等等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在整个五十年代,毛泽东恰恰是由于重科技、重制造(工业)、重国防,才使中国从刚解放时的一穷二白的状态,迅速建立起了坚实的工业、国防体系,研制了两弹一星(这对一个世界穷国是绝无仅有的!),当时的中国虽然遭四面封锁,其间还经历了朝鲜战争、中印边战的消耗,但却迅速屹立了起来,靠的是什么?没有五、六十年代的科技、工业基础,八十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能这么顺当和有成效吗?大家还应当记得整个五、六十年代很响亮的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大家也还应当记得,文化大革命失控以后,工业停滞,学校停课,科研受到干扰,军队受到冲击,人人背语录、喊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十年正是国际上科技飞速发展的十年,而我们却在批斗科学家、批判“相对论”!要不是一些热血报国的科学家身在牛棚仍然坚持科学研究;要不是一批有志的科技工作者,冒着危险坚持及时进口国际上最新的科学期刊,至少在认知上跟踪国际科技动向;要不是当年毛泽东和周恩来高瞻远瞩,保护了最重要的国防工业基本没有受到冲击,我们会有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的那个起点吗?文革十年的破坏,恰恰就是对知识、科技和工业的破坏。

    改革开放之初,也正是重视了数理等自然科学和物质生产,生产力的解放使我国的发展速度骤然加快,犹如脱缰之马。我还记得当年人们排长队买上海版《数理化自学丛书》的盛况!

    但是,后来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有关政策法律不配套,加上腐败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有法不依,权钱交易盛行,没有心思也不能安于踏踏实实的埋头研究和发展。不是有人感叹一流的人才出国,二流的人才在家干吗?虽然由于国门打开,国际贸易、交流增加,整个国家的经济是发展了,但和五、六十年代一穷二白时代相比,我们今天造得出一辆像样的小汽车吗?我们的歼十飞机在那里?我们的航母在那里?一穷二白年代能在短短十年之内造出两弹一星,令世界为之一震;所谓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向我们的宿敌俄罗斯大量购买军舰、飞弹和飞机!难怪我们的南沙不能保卫,我们的钓鱼岛无法收回,我们的渔民遭小小的菲律宾枪杀,面对自己的领土台湾也无可奈何,海洋上就更不敢面对日本的八八舰队了。我们的学子大量出国,我们的贫富悬殊在拉大,我们的偷渡者惨死在多佛……。我们当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请大家认真想想,按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我们的作为应当更大!我们现在的实力不够,不正是由于重市场、重流通、重贸易而轻理工、轻制造、轻国防吗?看看周边的俄罗斯、日本、印度,是在轻理工吗?

    三、并非轻视英语

    其实,英语在国际经济和科技交流中是很重要,但我看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出国的炒作!大家应当认识到,对于迅速提升我国国力,强大国防来说,数理更为紧迫和重要。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高中生、大学生不需要当前要求那么多那么深的英语知识。我们看到,特别是高中生在校期间,往往化去了一半或近一半的学习时间用来背英语,但效果却很差,毕业后若没考上大学,回家务农或搞其他就根本没用,要不了很久,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即使考上大学,由于专业和毕业后的工作性质,也有相当多的人用得不多,而且实用的英语还往往和书本上啃的很不同。可以作一个调查,真正毕业后能派上大用场的学生,在全国学生总数中一定只占少数。我在上文中曾谈到,只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年左右,外语就可过关,有网友认为办不到,可能这位网友对外语的学习规律真的不熟悉。本地有一名高二学生,平时英语只能算中等,去年暑假参加教育局组织的中学生赴美夏令营活动,时间不过一月,但回来后,口语就能脱口而出,语调、语感都很好!学生在高中期间化大量时间精力攻英语,不但效果不好,反过来又大量挤占其它科目,主要是数理化的时间。对此,很多高中外语教师也觉不妥,但苦于高考指挥棒的权威和压力,不得不作违心之事。

    因此,呼吁有识之决策人士,如能将高考科目三个基本科目改为:语文、数学、物理,提醒学生要充分重视数、理科学学习,乃民族之大幸!至于英语的重要,完全可在平时的课时设置、期考比例等方面来保证,而且,应当注重外语教学效率,注意语言环境的配合,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顺便说一句,我并不是因为英语不好才提出从高考基本三科中去掉英语,我恰是一名英语爱好者,英语也学得较好。正是处于我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规律的了解,才会提出上面的问题。

    由于时间和精力,本文相当粗糙,但我相信大多数真正了解教育和科学规律的朋友都会同意和基本同意我的上述观点的。最后,我想附上钱学森在197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和网友们共勉。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钱学森

    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斗争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当然,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而且没有工农业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也无法搞下去。所以基础学科之为基础是就其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而言的。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先说化学。化学是研究分子变化的。三十年代后出现了量子化学,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解决化学问题,使化学变成应用物理的一门学问。近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又出现了计算化学。从前人们认为化学就是用些瓶瓶罐罐做试验。现在由于掌握了物质世界里头的原子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靠电子计算机去计算。有朝一日化学研究会主要靠电子计算机计算,而且可以“设计”出我们要的分子,“设计”出造这种分子或化合物的化学过程。到那时做化学试验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计算的结果而已。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它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地学也是靠物理。地学家们讲,研究地学有三个时代。第一时代是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研究地质年代时引入了生物观念(化石观念),用生物的化石来断定地质年代, 称为生物学地球观。第二时代是二十世纪初,开始研究地球上地壳和海洋的化学成分的变化,矿物元素的分布,借此来推论地球在地质年代中的演化,称为化学地球观。现在是第三时代。地学上最大的发展是所谓板块理论,发现地球的外壳(包括大陆和海洋)是一块块拼起来的,像七巧板似的。块与块之间有相互作用。这主要是根据海底岩石的地磁走向推论出来的。有了这种理论就可以解释火山带、地震带的形成了。这一些理论,加上研究地球深处的情况,都要靠物理学,所以称为物理学地球观。

    生物学的发展,现在达到了研究分子的水平,也要归结到物理上面。分子生物学,不是过去那样研究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而是一直追到分子,把生命现象看作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组合和变化过程。最近生物学上有一个轰动世界的发现,就是可以把影响遗传的信息,挂在一种叫去氧核糖核酸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某一段上传下去。这就是把这种高分子人为地变化一下,把一个高分子的某一段遗传信息切下来,接到另一个上面,改变遗传的某一特性,创造新的物种,这样,就有可能打破植物动物的界限,把植物的某一特性接到动物上面。这样,不但能使细胞内部发生变化,而且使细菌发生变化,如把胰岛素的遗传信息切下来,接到容易繁殖的大肠杆菌上面去,使产生出来的新的大肠杆菌能制造大量胰岛素。这项技术叫做遗传工程,用它建立了一门新的工业。

    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根本的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加上作科学技术工具的数学。数学不只是演算,也包括逻辑的推理。靠六门基础学科的现代工程技术,也靠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基础作为支柱。所以,物理和数学也可以称为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基础。当然,说物理和数学是基础,并不是说物理和数学可以代替其他学科,在此之上还有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和化学这些基础学科,以及各种分支学科,如力学等;再在上面是工程技术学科,如工程结构、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农业技术等。这就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

    注:节选自《现代科学技术》(1977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编入高中二册语文课本(1998年6月第三版)时,作者作了一些修改,题目是作者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