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孩子相对而坐 老师因材施教——目击小班化教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0-20

    当记者近日走进上海市卢湾区丽园路第一小学的一间教室时,28位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全神贯注地投入一个叫“趣味背诵”的游戏,全然没有注意到有人来访。

    他们背诵的儿歌名叫《祖国三件宝》。只听全班人齐声说:“北京三件宝……”就有三位同学相继站起来解答,如此反复,一直把全国所有省市区轮番说完。接下来是传授天文知识的儿歌《满天星》和诗朗诵《我们是龙的传人》,孩子们的情绪经过这一番调动马上高涨起来。这个时候,上课铃响了,一节语文课正式开始。坐在记者身边的校长助理说,这些融汇各种常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儿歌,都是班主任陈慧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积累的;每个班课前的“热身”都不尽相同,这给了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也适宜于因材施教。

    记者细细观察了一番这个“小班化教育”教室:没有了一排一排面对黑板的课桌椅,而是每四张桌子拼在一起,孩子们相对而坐,既营造了宽松的课堂环境,又利于交流讨论。教室后面的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几个花盆,仙人球、文竹、兰花都长得郁郁葱葱,它们是学生们平时精心护养的“宝贝”。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学生作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块“天地”,不好不要紧,但要参与,最好还能够经常更新。还有一幅名为“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的“壁画”,是由陈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的。电视机、投影机、录音机等多媒体设备也装备进来。

    讲课的内容异彩纷呈,方式妙趣横生。语文课上,学生每答对一个题目,就被奖励一件小礼物,还有全班同学的掌声和齐声喝彩;解决不了的问题,发动所有的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向全班表达自己的结论。数学课上,老师把数学题写在纸做的“鱼”身上,贴在教室的四周,然后发动全班的学生“小猫钓鱼”。英语课上,英文单词被学生用唱歌、跳舞、画画这些动作配合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演,乐此不疲。

    下课后,学生们纷纷拿出作业,交到老师那里,老师当场伏案为学生批改作业,并为每一个人作讲解。陈老师解释说,这叫“作业面批”。

    这所小学的校长庄首源告诉记者,他们作为试点实行小班化教育已有3年,效果显著。和以前的大班学生相比,小班出来的学生吸收知识快,知识面广,表达能力、自信力和交际能力都比较强,综合素质突出。而带了三年小班的一些班主任说,小班化教育实行“包班制”,班主任兼多门课程,作业面批,同吃同玩,教师的负担加重了,但对学生的成长更有利。“并不是大班的学生不聪明,而是在小班,老师更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亲和力更大,针对性更强。”陈慧聆老师如是说。由于小班化教育有诸多优点,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广,现在已有300多所学校实行小班化教育,起始年级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小学生占入学新生数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