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高校一位辅导员透露,自新生入学以来,就不断有家长通过熟人来递条子,还附上价值不菲的礼品,有的家长居然还走“上层路线”打招呼。据了解,大学第一年的干部选举主要由班主任指定,以后换届再实行公开竞选,因此不少家长觉得这一次选举很有弹性,值得动动脑筋。一位家长说,以前在中学阶段孩子一心忙学习,社会实践能力差,到高校后自然要多锻炼,否则毕业之后怎么适应社会?当然更“深层次”地说,主要图的还是学生干部机会多,比如入党、拿奖学金等,毕业找工作时更是“杀手锏”,好单位现在都重视这个,与其以后麻烦不如现在早作考虑。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等研究的学者。江苏省青年管理学院张春光副教授和南京大学德育教研室主任杨明副教授都肯定了“想当班干部”的积极一面: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对于少数大学生在选举中出现的不健康动机,尤其是家长们的热心干预,张教授认为,如果“出于功利性的追求”,通过不公平竞争得到干部职位,学生会产生内疚感,给自己造成压力,自信心建立在很不稳固的基础上,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个时候家长尤其不能推波助澜。杨教授分析说,大学校园已很接近成人社会,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很容易对所谓的“象牙塔”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则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平等展示能力的机会,在选择干部时最好把老师与学生的眼光结合起来,同时让“干部队伍”充满流动性,让更多的学生有发挥的机会,这样也可减少他们找工作时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