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21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02

    在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再次思考教师角色的时候,参加金秋10月由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发起的“21世纪中学教育论坛”的中外著名中学校长,对教师角色的这种定位都有着共同的认识和深刻的感受。   

    英国伦敦美洲学校校长查理斯·埃伦伯格认为,21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江苏省盐城中学校长周晓林说,为适应人类的知识快速增长和加速更新,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量的关心。加拿大圣拉考贝中学校长艾伦·伯根则具体介绍了该校教师作为“导师”的职责:帮助学生选择课程、评估课程和制定长期计划;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个人行为,认清实力和弱点,制定目标;帮助学生开拓职业观念和为职业做准备;加强学生对学校活动、服务和管理的关注;提高家长参与孩子教育和职业计划的意识。   

    中外校长普遍认为,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来自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培正中学校长李祥立说,教师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多种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使教学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将会更强,他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作为“指导者”角色的教师,中外校长特别强调,有三种教育观念是他们应该必须具备的:   

    首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何晓文说,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不但要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而且更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重在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   

    其次,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钰琳认为,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赵钰琳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必须强化一种认识:我们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你的教育的学生。   

    第三,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来自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们的中心。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总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好,会受到老师的夸奖,却很少见到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而在美国,老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是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理查德·布卢姆索说,教师表现方式的不同,反映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老师被学生问倒,用中国老师的话说,老师被学生“挂”在黑板上的现象会经常发生。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谈道,中国教师长期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师生民主、平等观念淡薄。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要求,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我国广大教师进入新世纪在观念与行为方面的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