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蔡甸社区教育之花结出文明果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5-06

  蔡甸区大集镇曾铁岭村的小周在村办的“文明公民学校”学习后,谁再想拖他上牌桌可就难了:他要么在自己承包的10多亩鱼塘里忙活,要么就开着拖拉机跑运输,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

不仅小周,越来越多的蔡甸人在“文明公民学校”受益。蔡甸区负责人说,现在全区18个街、乡、镇都办起了这种学校,它们与“家长学校”相衔接,构成社区教育大网络,成了农民奔小康、丰富精神生活的“加油站”。

社区教育是一种以社区为中心的渗透式终身教育模式。我国一些城市从80年代起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教育,蔡甸区是我国农村(城郊)探索社区教育的先行者。

1984年起,蔡甸区在全区创办“家长学校”。至今,分布于乡村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已达171所。家长们在这里接受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后,自己和小孩都受益。

蔡甸区的社区教育由此发端。1996年起,蔡甸区在蔡甸街、大集镇、柏林镇等社区,以村(居)委会为单位试办“文明公民学校”,调动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利用闲暇时间,向村民讲授法律常识、科技信息和卫生保健知识。

蔡甸街齐联村图书室与蔡甸区三小、秦府岭中学建立起图书阅览“连锁”关系,定期进行图书交流,大大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同心村每月组织老人学习一次,一季度培训一次育龄夫妇,一年开办两次村民普法班、一次莲藕种植培训班。男女老少各有所学,社区文化氛围浓厚,成为市政府授牌的“村民自治模范村”。据介绍,蔡甸区社区教育展开较早、抓得较实的村子,近几年村民犯罪率均为零。

侏儒镇薛山村坚持数年对青壮年农民和企业职工进行科技培训,现在全村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的专业户已由1995年的92户上升到200多户。蔡甸区负责人说,经济增长背后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社区教育功不可没。

蔡甸区社区教育实践引起了全国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今天起在蔡甸区召开全国农村(城郊)社区教育工作会。据悉,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农村(城郊)社区教育经验,这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