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同胞们为什么不愿意当教师呢?当然首先是因为他们娇气和骄气,因为当教师是很辛苦的,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韧性,极多的爱心,并且要安于清贫。试问,中国有多少男同胞愿意这么做?而当诸多善良、勤奋和充满爱心的女性去做男同胞们不愿做的这些事时,却有那么些人在一旁说三道四,这公平吗?如果没有广大女教师的默默奉献,请问今天的中国还有可被称之为教育的东西吗?为什么那么多歌儿要歌颂母亲,是因为社会女性化吗?中国妇女历来吃苦耐劳,无论是在家庭中或是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均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若非如此,焉能产生那么多歌颂女性的歌儿呢!这些歌何罪之有!我很遗憾本文的作者竟如此肤浅地将男性缺乏阳刚之气归咎于女教师和歌颂母亲的歌曲!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以至于需要设立“三八节”来提高妇女的地位,但至今女性在就业、受教育、从政、婚姻、报酬、晋升等方面,还很难与男性完全“平起平坐”,这是否也应归咎于女教师太多?因为女教师太多,所以造成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将很严肃的社会问题简单地归咎于男女教师比例的失衡,能令人信服吗?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舆论的误导?
    我们不认为所有的女教师都是合格的教师,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许多女教师并不比男教师干得差!一个教师是否合格,并非取决于其性别,而是取决于其事业心、其学识和能力,尤其是取决于其对孩子们的爱。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常识。女性的性别特征固然决定了在施教方式上与男教师会有某些不同,但这种不同并非罪不可赦!君不见古今中外也常有男教师强奸女学生的报道,我们是否也应因此将男教师统统否定?并因此禁止女孩子们去上学?别忘了,学生中多半还有女孩子啊,是否我们也该担心女孩子们在男教师的教育下会变成“男人婆”呢?
    造就一个人的性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家庭的因素、学校教育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造成中国国民性格中软弱性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和近代以来的殖民入侵与征服、封建家长制的残余和男尊女卑的观念。由于这些因素,男孩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高于女孩,受到更多的宠爱和娇惯,从而造成许多男孩性格的缺陷,中国男足就是典型的例子!相反,女孩子们及其家长很清楚了解男女平等在目前尚难以实现,所以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加强对女孩们的培养,教育她们刻苦学习,所以目前在中、小学乃至大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习比男生出众的女孩子。如我所在的学院,多年来,排名在前十名的,多为女孩子,上课踊跃发言、发言质量高的,也多为女孩子。有人说女孩子只能在应试教育下学习,这完全是偏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如何解释大学中女孩们的好成绩呢?男女的智力本来就是一样的,过去因为女孩受的教育少或者不完整,所以女孩中出众的少。如今时代不同了,加上女孩们自己的勤奋,女孩身上的潜力必然就发挥出来了,因此出众的女孩多了起来。这实际上也是世界性的现象。如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大学生中女生数量都在攀升,有的甚至超过了男生,而且女生的成绩都不差。这些都说明,女性也能当好教师。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男女教师比例均衡,但是这与本文中所提的问题不是一码事。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男女比例均衡都是重要的,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好的效益,不是吗?其实现在学校中,校长多为男性,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性格出了问题,我们是否也应当得出校长应负更大的责任,从而应让女性当校长的结论呢?这种逻辑推理法不是我的发明,是本文作者的发明,我想,稍稍有点常识的人,是能一眼看出其中的破绽的。
    中国妇女的解放是非常艰难的,尤其在今天,女性不仅肩负着人口再生产的繁重任务,而且承担着社会财富的生产和社会进步的重任,一肩挑双挑,非常不容易,希望全社会、尤其是男同胞们学会尊重女性,不要用各种方式强化性别歧视。只有当男女同胞们携手并进时,我们才有可能进入文明时代,诚如有位哲人所言,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进步的尺度!
    相关新闻:评论:男教师匮乏带来的“教育软骨症”